分享

老一辈的育儿误区,埋了多少雷?这4点太坑娃,当妈的一定要制止

 愫说育儿 2019-08-12

导语:知乎上,有个问答,题者被回答者一边倒地批评——

“奶奶因为给女儿穿开裆裤和咀嚼肉片喂养和妈妈发生矛盾,该怎么劝解?”

奶奶觉得:夏天捂尿布太热,容易长痱子。

妈妈觉得:女孩子不雅观。

奶奶觉得:小孩子还没长牙齿,不嚼烂吃不下。

妈妈觉得:这样很不健康,喝汤就可以了。

我(爸爸)知道谁对谁错,来这里是想大家给建议怎么沟通比较好,毕竟老人家很多思维没法变通,说多了觉得我们嫌弃她。

隔代参与养育孩子的家庭中,年轻父母的科学育儿观与老一辈经验育儿之间的强烈冲突,已经成为婆媳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导火索。

老一辈错误的育儿观念,可能对宝宝带来不可逆的伤害,当父母的,无论如何要制止

1.误区一:新生儿要喝黄连

有的老人认为刚出生的小婴儿有胎毒,要喝黄连水;有的老人则认为,孩子出生后喝点黄连水,寓意“先苦后甜”;更有的人认为,黄连水可以治疗新生儿的黄疸。

首先,祛“胎毒”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婴儿在出生时粪便呈黑褐色,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数日后即可消除。

曾经有一则新闻:

李女士今年26岁,刚刚顺产下一个可爱的女宝宝,家人非常高兴,远在南方的公公婆婆也赶来帮忙带孩子。

李女士发现宝宝面色发红,一直哭闹不止,脸上和身上还长了一些小红疹。

李女士婆婆说:“这是胎毒造成的,黄连水解毒,我们那边小孩子出生后都要用黄连水解胎毒。”

然而,喝了黄连水的宝宝并未停止哭闹,而且越哭越凶,不仅把奶都吐了,吐出来的液体似乎带着血。经过医院相关检查,发现孩子是胃出血。

新生儿脾胃太娇嫩,而黄连水是苦寒之药,刺激性太大,所以导致孩子胃出血。

新生儿服草药后,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发生急性溶血性黄疸,出现皮肤、眼珠、小便发黄。

新手父母们注意了!!!在南方约有5%的婴儿发生过这类黄疸,原因多与新生儿服草药有关。

2.误区二:越早给孩子把尿越好

我们宝宝的尿道括约肌在1-1.5岁左右才能发育完全,这是人控制小便的生理基础之一。

婴儿时期尿道括约肌发育尚不完善,当膀胱装满尿液之后,尿液不被括约肌约束,从尿道排出;此阶段婴儿使用尿不湿或尿布。

接下来的成长中,每一次膀胱的充盈,对尿道括约肌都是一次刺激,尿道括约肌功能逐渐成熟,当小便充满膀胱的时候,被括约肌控制,神经将膀胱充盈的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对身体发出了排尿的信号。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也发展到了可以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他们会告诉照顾者自己要小便。这个阶段孩子的年龄大概在1-1.5岁左右。

过早把尿,影响孩子髋关节骨骼发育,严重者还可能导致脱肛!!!

3.误区三:过度摇晃哄宝宝睡觉

这种方式的哄睡,会让宝宝养成抱睡的坏习惯,对于照顾者来说是个负担。

宝宝们的颈部肌肉跟颈部神经其实很脆弱,剧烈的摇晃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损伤!

同时,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震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由此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尤其是对10个月内的小宝宝,摇晃哄睡危险更大

案例:

宝姐家里喜添丁,全家人都高兴的不得了,这个抱着亲一亲,那个抱着逗一逗,抱着宝宝像荡秋千一样摇来摇去的哄着睡觉更是常有的事儿。

这样孩子就养成了摇晃睡觉的习惯,不摇晃就哭闹不睡,而且还得大幅度的摇晃,宝宝才能安静下来。

等到孩子4岁时,虽然个头与同龄孩子没什么不同,可语言发展方面还处在“咿呀学语”状态,连最简单的“爸爸、妈妈”都说不清楚,反应迟钝,智力发育也比不上同龄的孩子。

家人也很着急,带宝宝去医院,经过医生一系列的全面检查,终于找到了原因:就是由于婴儿时期,摇晃震荡过度造成脑损伤,被医生诊断为“婴儿摇晃综合征”,影响到智力发育造成的。

4.误区四:把饭和肉嚼烂,喂给孩子吃

这大概是最令年轻父母抓狂的事情。

首先,这是极其不卫生,令人作呕的糟糕育儿习惯。如果食物较大不利于宝宝吞食,可以借助辅食剪或是研磨工具等,对食物进行“加工”,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正常食用。

其次,大人的口腔内有很多细菌,咀嚼过程中细菌混合唾液进入食物。宝宝抵抗力低,容易病从口入,感染幽门螺杆菌、疱疹病毒、各种肠道传染病等,对孩子的健康极其不利。

再次,学习和训练咀嚼功能对孩子的未来的进食习惯,牙齿、语言发育都有帮助,如果过度替代和剥夺孩子自主咀嚼的机会,会阻碍孩子咀嚼能力的发展,对孩子的牙齿发育也不好。

隔代教育分歧多,怎么说,老人才肯听?

1.“警钟长鸣”法

年轻父母日常多关注、搜集错误育儿方式对孩子造成影响和伤害的案例、新闻等,积极与老人分享、探讨、互动。

老人都是疼爱孩子的,她们在年轻时大概也是受老旧过时、错误的育儿经验的“毒害”,由于受教育水平、知识获取渠道受限等原因,她们没有辨别能力,而在自己的育儿历程中,又将那些老旧经验进行了“固化”,根深蒂固。

有新闻有真相,时时为老人们敲响警钟,相信他们也不会再置孩子的健康与安全于不顾,一味固执己见。

老一辈的育儿误区,埋了多少雷?这4点太坑娃,当妈的一定要制止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有些冲突看似育儿矛盾,实则是婆媳矛盾。婆媳关系自古微妙,千古难题。

婆婆曾一手带大自己的孩子,现在轮到媳妇“当家作主”,有些老人“不甘于”被边缘化,于是总想在新建立的小家庭中刷点存在感。

她潜意识里会觉得,“夺回主权”的最好时机莫过于,新手妈妈手忙脚乱之时,这时她应该大展拳脚,展现自己的“育儿权威”。

我们也应承认,老一辈的经验并非全无用处。

我当年还在月子里,有一晚孩子喝完奶后睡下不久,不知为何突然严重吐奶,甚至连鼻腔都往外喷奶,我不知所措,好在当时有我妈在,她虽然也慌乱,但却正确果断地将孩子翻转,让其趴在她肩上,让孩子顺利将奶吐出,避免了被呛的危险。

还有一次,孩子被积痰噎得满脸通红,也是我妈从哭声的异常中迅速判断,并及时用嘴帮孩子将痰吸出,避免了危险。

两次有惊无险,我都紧张到哭出来。虽然年轻妈妈照书育儿,有更多科学性,但实践经验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而正好是老一辈可以成为有力的补充。

3.“上兵伐谋,攻心为上”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攻心联

很多老人之所以固执己见,就是因为怕自己“无用”,所以处处想要体现自己的经验丰富,展现大家长的威严。因此,在非原则性、可左可右的事情上,可以多听从老人的意见,让她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以及被认同感。

其实,养育孩子本身就是有很多未知的挑战。不要把家庭关系变成敌我双方,而应分工明确,通力合作。

前些年一直是我妈在帮忙我带孩子,她在照顾孩子的日常是一把好手,但不擅长做辅食,于是我每天上班前,都亲自将孩子每天的饮食打理清楚,由我妈负责喂食。

每次帮孩子洗澡我都手忙脚乱,正好母亲又能很娴熟地帮到我。然后我有更多的精力陪伴孩子、与他亲昵互动,哼歌哄睡……

虽说母女关系比婆媳关系好处理得多,但我仍秉承一个理念:无论是妈妈还是婆婆,都没有义务帮我带孩子的,因此,她们所有的帮忙,我都应该感恩。

有了这个基础心态,才能发自内心的感恩老人的付出,对于老人做不到位的地方,就自己多做一些,少抱怨,多说感恩的话,有利于和谐关系。

家和万事兴。

4.“送神”归去,图个清静

对于少数什么忙也帮不上,却终日指手划脚横加干涉,横眉冷对,使性子,杠精、戏精的老人,那就让她们回老家待着吧。

毕竟育儿艰辛,若再多个添乱添堵的,天天给你帮倒忙,那真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摧残。

结语:

扒一扒老一辈的糟糕育儿观念,新手妈妈们,都踩过哪些雷?来这里吐槽吧!

说一说,面对与老一辈的育儿观念冲突,你是如何化解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