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玫瑾教授:不是讲道理无效,是你讲道理的方式和时机不对

 皓哥儿 2019-08-12
卢梭曾说:“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很多育儿作者也纷纷发文,批判“讲道理”这种无用的教育方式。如: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因为他学习的方式与成人不同》
《卢梭说过:讲道理是最无益的教育方式!你还在这么做?试试这几招》
《明智如孙俪:给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在大趋势影响下,很多家长也开始摒弃讲道理,决定做个不说教不唠叨的新一代家长。
然而李玫瑾教授却在《圆桌派》上表示:在孩子6岁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孩子12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
因而,不是讲道理无效,而是父母讲道理的时机和方式不对

那么,什么时候讲道理有效呢?

1、6岁前
0~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父母要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引导孩子,影响孩子。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告诫父母:“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说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忧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的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且两岁后孩子会进入秩序敏感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会严格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则,不但自己遵守,还会要求身边父母也遵守。
比如遇到红绿灯,当父母一次又一次告诉孩子“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后,孩子慢慢就会内化规则。以后再遇到红绿灯,他就会严格遵守,看到别人闯红灯也会上前阻止。
当孩子把内心秩序变成习惯,习惯演变成自然,自然演化成人格的一部分时,孩子的规则意识就会建立。
因而6岁前,父母要多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善恶是非,规则底线,并且在不断重复中,让孩子把这些道理内化,变成人格的一部分。
被父母大道理浸润长大的孩子,自然会养成好的习惯,善的品格。
而那些从小一味宠孩子的父母,没有教孩子规则底线,孩子内心秩序混乱不堪,自然无法建立起独立意识,契约意识。小时候是万人讨厌的熊孩子,长大后就变成了唯恐躲避不及的垃圾人。
对孩子讲道理是有必要的,不要觉得孩子小听不懂,他们只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但内心可以理解父母的言行举止。因而经常对孩子说“要做个善良正直的人”,再加上以身作则,在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很难不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2、孩子平静后
试想我们成年人,什么时候最不喜欢听大道理?气头上。
比如你被老板骂了,回家跟老公抱怨,老公安慰你:“老板是为你好,让你快速成长,才骂你。你要多理解。”听到这样的话,你肯定火冒三丈,完全无法听进去。
孩子也是这样,当他发怒生气时,你还一味对他灌输大道理,他只会越发生气,完全不会听进去。
比如孩子出去玩,看到新鲜玩具想要,但你不想买。你可以直截了当拒绝孩子,但不要对孩子讲“你有很多玩具了、我们不能买下所有的玩具”类似的话语。
当然这些话不是不能说,关键要在合适的时间说,像这个场景中,孩子正因为得不到心爱玩具哭闹时,你却叨叨的给他讲大道理,他只会觉得烦,不会把你的话当回事。但你等孩子平静下来,再给他讲这些话,他可能就真的听了进去。
其实每个孩子,情绪平和时,只要你道理说得对,说得入心,他多多少少都会听进去。
3、孩子委屈过后
前几天我犯了这样的错误:落落跑太快,不小心摔倒了。她爬起来,回到我身边泫然欲泣,她本意应该是想得到妈妈的安慰,但我却对她说:“你要做个勇敢的孩子哦,摔倒了也不哭。
本来没哭的她,听了这话反而哭了。当时我还觉得她矫情。
事后复盘时,才意识到我说错了话,那时候我应该说:“很疼吧,妈妈给你呼呼。”先和孩子,让他知道妈妈理解他的疼,之后再对他说“做个勇敢的孩子”,他才会听进去,你和他的沟通才是畅通的。
因而,道理可以讲,但不要在孩子受了委屈后,要在孩子得到你的共情后,这样孩子才会听进去你的话。
我想起跳桥的17岁少年,如果他妈妈先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再去讲述那些大道理,或许悲剧就会避免。
有人会反驳,我是合适时机给孩子讲道理啊,但为什么他还是左耳进右耳出?其实还是道理没听进去。道理听不进去,错不在听的人,而在于讲的人

那么,怎样讲道理才能让孩子听进去呢?

1、 幽默方式
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讲孩子教育时,一直强调父母要学着用幽默的方式对孩子讲道理,不要一味强行灌输。她分享了一个爸爸教导孩子不要早恋的故事。
儿子看上一女孩,爸爸说:“我儿子挺有眼光,这女孩不错。”没有上来就给儿子讲大道理“早恋影响学习、早恋都不会成”,肯定了儿子,和儿子站在了一条线上。
然后又说:“你要是打算今后在县城工作生活,这事可以敲定。如果你要是想上北京去,这事我建议稍微再等等。
这幽默智慧的话语一说,早恋的儿子就明白了。
所以如果父母可以幽默一点,用玩笑话语把道理讲出来,孩子边听边乐,乐完了道理也就记住了。
但如果你一味义正言辞讲道理,被说教的无论是谁,都会反感。
就像17岁跳桥少年,母亲问清原因,如果孩子受了委屈,她大可以幽默地说:“要不要老妈出面跟他们打一架,他们欺负你,我来帮你……”先让孩子心情好起来,然后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总上纲上线。
2、利用绘本
父母可以用绘本故事,把要告诉孩子的道理藏进故事中,用绘本故事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思考。
比如三岁的孩子不爱刷牙,父母可以陪他看《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不爱刷牙的小鳄鱼,结果有了蛀牙,要去看牙医,然后发生的一系列好玩故事。
从有趣的绘本里,孩子会明白不好好刷牙,牙齿会蛀牙,蛀牙要去看牙医,很可怕。
父母甚至不用多说话,只要陪孩子看绘本,孩子就能领悟到绘本告诉的道理。
3、利用榜样的力量。
阿德勒在《洞察人性》中说:“所有的孩子都会对权利充满幻想,孩子天性中就带着对力量的羡慕,对权利的渴望。
孩子两岁后会进入模仿期,模仿现实生活的人或者电视上的人物,甚至会崇拜它们。
比如4岁男孩喜欢奥特曼,但他很胆小。在他胆小时,妈妈就可以利用他崇拜的奥特曼,告诉他:奥特曼是个勇敢的人,遇到怪兽他从来不会退缩,总是努力往前冲。在妈妈不断鼓励和榜样的力量下,男孩会越来越勇敢。
因而父母利用孩子崇拜对象讲道理,效果会加倍。

比讲道理更重要的事:父母以身作则

虽然讲究时机和方法,给孩子讲道理有效。如果父母说一套做一套,再好的时机再有用的方法讲出来的道理,孩子都不会听进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曾说:“孩子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世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因而
如果你想让孩子爱上阅读,不要总对他说“阅读有好处”,而是拿起一本书坐下认真阅读。
如果你想让孩子孝敬老人,不要总对他说“尊老爱幼是美德”,而是尽心对待老父老母。
如果你想让孩子努力学习,不要总催他“好好学习才有前途”,而是努力提升自己。
为人父母,一定要不教而善,身先示范。
李玫瑾教授一席话让我们知道,讲道理并不是完全无效,主要看方法和时机。方法对了,时机对了,讲道理就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父母要记住,12岁后,不要再对孩子多讲大道理,凡事点到为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