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李苦禅 《蒲扇西瓜》
三伏天骄阳似火,蝉声四起,
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说的是对事物的执著与毅力,
也道出了伏天的苦。
每一寸阳光,都是炙热的。
高温、潮热,吃不香、睡不好。
稍微一动,
就是大汗淋漓,仿佛蒸桑拿。
刘凌沧 《桐荫消夏图》
但是,
盛夏也有盛夏的的乐趣。
王安石有诗云: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只要以平常心对待,
四时皆有其美。
李小可 《什刹海夏韵图》
这个时节,
没有什么比戏水更能消暑了。
水利万物而不争,
它在天化为滂沱大雨,浇灭暑热;
在地化为江河湖海,
以清凉拥你入怀。
齐白石 《贝叶草虫》
斗蟋蟀,
民间流传已久的夏日游戏,
盛夏是喜温农作物
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
很多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
以斗蟋蟀为乐,
在虫鸣稻香中忘却烦忧。
陈少梅 《梧荫消夏图》
民间还流传着三伏天
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的习俗,
来应对炎夏的酷热,
并利用此时旺盛的阳气来治疗冬病。
明 仇英《凉亭消夏图》
讲究“烦夏不如赏夏”的
也大有人在,
水畔凉亭,孟浩然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山涧泉旁,
元代诗人释英
“六月山深处,轻风冷袭衣”。
清 石涛 《江村消夏图》
去寺院纳凉的也不在少数,
王维、白居易、梅尧臣
都曾诵佛品茶以忘忧解暑,
“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一语道破禅机。
冯超然 《煮茶图》
相比于古人,
坐在空调间里的我们无疑幸福得多,
但古人“心静自然凉”的修为
却是我们难与之媲美的。
周思聪 《消夏图》
万事物极必反,
看过了“东边太阳西边雨”的奇观,
听过了池塘里的蛙声连成一片,
云一淡一轻,风一清一凉,
不妨静坐听雨,卧闻蝉鸣,
心守静笃,则清凉自生。
不妨顺应天时,
拥抱这最后的夏日。
宋 苏汉臣 《荷塘消夏图》
佚名 《采莲消夏图》
元 倪瓒 《凉亭消夏图》
明 尤求 《荷亭消夏图》
明 宋旭《美人消夏图》
明 文徵明 《纳凉图》
清 弘仁 《西园坐雨图》
清 袁江 《骊山避暑图》
清 王云 《秋亭纳凉图》
清 龚贤 《浓荫消夏图》
清 王翚 《桐荫消夏图》
清 金廷标《莲塘纳凉图》
黄宾虹 《黄山盛夏图》
黄宾虹《夏山欲雨图》
来自: 青菁 > 《经典收藏》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何以消烦暑,画中有清风!
李小可 《什刹海夏韵图》斗蟋蟀,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以斗蟋蟀为乐,陈少梅 《梧荫消夏图》明 仇英《凉亭消夏图》清 石涛 《...
大暑:何以销烦暑,画中有清风
酷暑难耐,快来制作覆盆子香槟冻吧,酸酸甜甜好凉爽。香槟冻可不是把香槟单纯冰冻以后的食材,而是用香槟做成的果冻,在西式餐点里应用...
古画中的“避暑良方”,看古人如何度过炎炎夏日!
《竹梧消夏图》《消夏图》画的是一个种植着芭蕉、梧桐和竹子的庭园,其左边横置一榻,一人解衣露出胸、肩,赤足卧于榻上纳凉。元 倪瓒 ...
古画中的“避暑良方”,看古人如何度过炎炎夏日
古画中的“避暑良方”,看古人如何度过炎炎夏日。夏天来了,去哪里避暑消夏?宋 佚名 《草堂消夏图》《消夏图》画的是一个种植着芭蕉、梧...
柳庭风静人眠昼——炎夏三伏天赏古画饮清凉
《江亭避暑图》扇页 明 沈周 金笺设色 “池上一亭好,夕阳松影中。正无避暑地,认是水晶宫。”图绘夕阳下, 高士策杖至江亭避暑的...
古画里的消夏纳凉
宋 佚名 《草堂消夏图》明 仇英《竹梧消夏图》《消夏图》画的是一个种植着芭蕉、梧桐和竹子的庭园,其左边横置一榻,一人解衣露出胸、肩...
古画中的盛夏
古画中的盛夏。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荷花鸳鸯图轴》描绘了“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荷花品格。宋代宫廷画家苏汉臣的《荷塘消夏图...
国画里的消夏图
佚名 《采莲消夏图》佚名 《幽山消夏》佚名 《水阁消夏图》佚名 《消夏图》佚名 《林荫消夏图》(元) 倪瓒 《凉亭消夏图》(元) 刘贯...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