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身边“有士五人”,其中以赵衰最为低调,但赵衰得到的信任又是最重。 当年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带领赵衰等随臣流落狄国的时候,狄国人把叔隗、季隗两姐妹分别嫁给了重耳和赵衰,后来重耳归国又把女儿嫁给了赵衰。 即便在流亡路上,重耳身边的臣子们也能看清这种关系。 秦穆公设宴款待重耳,狐偃就说“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让赵衰跟随重耳参加秦国重要宴会。 正是在这场宴会上,秦穆公与重耳达成默契,愿意派兵支持重耳归国即位。 可是,赵衰虽然在重耳流亡途中掌管着重耳的伙食,而且又得到众多随臣的支持,但实际上赵衰在军事和政治上,其实并没有为重耳做出过很多具有决定性的功劳。 就是在重耳成为晋文公和成为霸主的八年之中,赵衰也少有突出的表演。 赵衰究竟有何本领,让晋文公如此重视呢? 在晋文公的身边,文有狐偃及其家族,武有先轸及其家族,狐偃家族属晋文公的母舅族,而先轸家族则在城濮之战中建立大功。 赵衰虽是在年少时就“卜事公子重耳”,跟晋文公是年少好友,后来又跟随流亡十九年,可是在功劳上明显低于狐氏和先氏。 为什么晋文公还会不断的信任和提拔赵衰呢? 尽管与晋文公之间既是翁婿关系、又是连襟关系,可是赵衰依然懂得为臣之道,从来没有表现出恃宠而骄的表现。 晋文公甚至以赵衰为理由说“赵衰三让。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废让,是废德也”,就是把赵衰作为典型,训导晋国群臣。 赵衰很懂得让,这跟那个纷争之世似有不合。《国语》载:“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郤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郤縠。”这是推荐郤縠做了中军主将。 “公使赵衰为卿,辞曰:栾枝贞慎,先轸有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辅佐,臣弗若也。乃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赵衰又一次拒绝了晋文公的提拔,而让栾氏和先轸家族入了六卿。“公使原季为卿,辞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赵衰推荐狐氏掌了军权。 赵衰简直就是晋国权卿家族中的特例,而且因为多次让位和推荐,可说是与众多权卿家族都建立了友好关系,这些权卿家族们至少在赵衰时代,都是相当认可赵氏家族的。 更重要的是赵衰所推荐给晋文公的那些人,都在晋文公的霸业中功成名就,即可见赵衰并非是盲目推荐臣子。 赵衰擅长于处理朝臣关系,这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到后来晋襄公时代了,朝中的臣子们依然不忘赵氏,晋襄公的老师阳处父就是赵氏家族的鼎力支持者。 更重要的是晋献公身边的宦官勃醍,后来成为晋文公的近臣的时候,还主动向晋文公推荐过赵衰,让赵衰担任原地的负责人。 赵衰的关系竟可到深宫之中,细思极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