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炼《休眠火山》赏析

 挣挣日上hxzz2r 2019-08-13
休眠火山
——《人与火》组诗之一
 
经历过最深的夜,忍受了最残暴的光明
它记得鸟声灼成最后一道创伤
树根缓慢地扎进心里,它学会对自己无情
 
一千张嘴曾经是一千处刀口
血,呼喊和乞求,沉入泥沙的宁静
那一双鲜红的翅膀被时间砍断
腐烂成黑土,飘起为云
黄昏,又一片向日葵在天边成熟
掠过群山,庞大如鹰
 
一千张嘴现在是一千只眼
它注视着自己脚下累累碎石
那儿有风,在玄武岩的洞穴中筑巢
有水,珍藏着一万年前的波涛
太阳,猛烈扑打青苔遮掩的悬崖
而整个蓝天被梦握紧
握成一把测量沉默的发光的尺子
 
它在最深的睡眠里醒着,对自己无情
山巅那一片白色烟雾蔓延着
松针向上生长,碧绿的闪电,摧毁冬天
是它最吸最轻的一缕呼吸
 
久久等待:那声怒吼、那次必然
颤栗的恐怖、凌驾万物的美,使大地狂欢
它像野鹿舔食盐碱一样
忍受秘密焚烧自己的火焰
一颗心,一千种飞翔的欲望
 
(选自:《人与火组诗》)
 

  【赏析

  这是《人与火》组诗中的第一首。诗人通过描写休眠火山周围的自然景物,并拟人化地揣摩它的心理活动,展现了火山蓄势待发的生命意识,表现了他对生命奥秘的追寻与探究。以繁复密集的意象群演绎理念,以强烈张扬的生命哲学意识贯穿诗句,是杨炼诗歌的重要审美特征。本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开篇以“最深的夜”、“最残暴的光明”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悲凉苍茫的基调。接着,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意象的跳跃重组等手法来表现休眠火山的隐忍、沉默。“那一双鲜红的翅膀被时间砍断/腐烂成黑土,飘起为云”、“整个蓝天被梦握紧/握成一把测量沉默的发光的尺子”、“它在最深的睡眠里醒着,对自己无情”,新奇瑰丽的语言为诗歌增添了一份神秘。前四节的铺垫是为了最后一节的“爆发”,正如休眠火山“久久等待”的“那声怒吼、那次必然”。它并不甘于寂寞,它最终要在“颤栗的恐怖、凌驾万物的美”中“使大地狂欢”。火山生命价值的实现就在于燃烧自己,在满足“飞翔的欲望”中,完成其灵魂的升华,尽管痛苦,但诠释了自然界中无与伦比的悲壮的生命之美。

  杨炼的诗歌试图从生命存在的内部进入历史与文化,把对现实的强烈关注转化为对生命本体存在的体悟性感知。他以当代人对生命存在的清醒认识,诉诸自然界苍凉荒蛮的生命状态,并在宏大的时空格局中,张扬由人类的苦难追求所弥散出来的强韧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悲剧精神。这使他的诗歌有一种巫师般的力量,一下就能抓住读者的心灵。

  杨炼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表作品,最初多以社会政治为题材,歌颂祖国和爱情。进入80年代,逐渐从现实关怀转向对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生命意义的“寻根”。他把探索的目光投向原始的自然界和古文化的历史空间,力图从“自然、历史、现实、文化”这四个维度上构建“现代东方史诗,从哲学层面探索人生的真谛”。

  杨炼的组诗结构宏伟,有历史的纵深感,深邃沉静的理性思辨,雄浑豪放的情感流程,特别富有纵横恣肆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他诗歌繁富雄奇的艺术个性,也使他成为朦胧诗群中风格独异的一位。“伟大的孤独、黑暗的洞察力和灵视的显现,接近了一种神秘主义……清楚的两点是:杨炼锻造了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被表现和造形上无疑的辉煌震颤着的材料;另外,他谆谆告诫了他的同代人——没有诗人经得起仅仅重复他自己。”(美国:《粉碎的世界·当代中国文学及其读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