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瓦本(德文Schwaben,英文Swabia)是德国西南部历史地区,包括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南部和巴伐利亚州西南部,以及瑞士东部和阿尔萨斯。 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统称日尔曼人,他们是由法兰克人、萨克森人、施瓦本人和巴伐利亚人等这些古老的日尔曼部族经过近千年的同生共长而形成的。 日尔曼人是欧洲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前5世纪,他们就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他们为日尔曼人。就其历史发展而言,它可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北支系在北欧地区发展,成为现在的瑞典人、挪威人和丹麦人的祖先。南方支系又分成东、西两支。东支包括哥牧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等,在此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该支系本身及其语言都同化在地中海沿岸各民族之中。西支此后又形成了三个区域性集团:一是北海沿岸集团,它包括巴塔维人、佛里斯人、考肯人、盎格鲁人和哥牧人等,前二个后来成为荷兰人的祖先,后三者融合成盎格鲁—撒克逊人,这一支后来去了不列颠各岛,发展成为今天的英格兰人;二是莱茵—威悉河集团,其中的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另外的部落在公元3世纪融合成法兰克人;三是易北河集团,其中的斯维. 比人后来演变为施瓦本人,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和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就源于此。这一支的马科曼尼人和夸迪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到公元8世纪,除去不列颠各岛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外,整个西支的日尔曼人都统一在法兰克王国之中,以后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德意志民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今天虽然原始形态的古老部族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与部族同名的联邦州,但由于德国历史上小邦分治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继承了部族传统,并把这些传统、方言、乃至部族的性格特征保留下来,一直延续至今。由此,在德国,人们被分为巴伐利亚人、施瓦本人、莱茵兰人,黑森人、梅克伦堡人,萨克森人、威斯特法伦人等。人们对他们的性格特征也有一些固定的看法,比如,梅克伦堡人沉默寡言、莱茵兰人豪放开朗、威斯特法伦人老成持重、萨克森人勤劳机灵、不一而足。而施瓦本人是不可救药的勤奋、节俭和爱干净。如果某个人被称为"施瓦本人",倒不一定说他/她来自这个地区,而是略带嘲弄意味的说他/她节俭或者小气。 我们所在的小城市是南德一个经济发达,美丽雅致的地方,属于施瓦本地区。曾经亲眼见证了许多施瓦本风格的生活剪影. 我们的邻居就是一位当地人,他叫Thomas,40来岁,一直单身,拘谨,少言,是自由设计师。就其工作而言,应该有丰厚的收入,但他住着和我们一样的简单房间,家具也很一般。更有甚者,他自己没有洗衣机,没有汽车。他母亲也住在这个城市,他很有孝心,经常看望母亲大人,不过总是带一包脏衣服过去。他很少出门,整天在家里闷头工作。购物区就在附近,买东西很便利,所以似乎汽车对他而言也可有可无。不过,有辆车还是很方便,外出旅行,访亲探友,想去哪里去哪里;况且一辆普通的车也就他一两个月的收入。有一次搬运什么东西,还是妈妈开车来帮他。但是他倒乐得省下这笔钱,每次出门跨一辆单车悄然而去。 还听老公说起过他的一件事情。一次,突然看到这位大哥在花园里悠然采花,一问才知,他妈妈那天大寿,他要赶去庆贺,这几朵小花便是祝寿礼品。看着他手中如此朴素的礼物,老公顿时印象深刻。 他们这种俭省的习惯随处可见。在学校食堂里,摆放饭菜和饮料甜点的旁边总是有一摞摞叠好的餐巾纸,可以随意自取,每张很薄很小,伸手轻拿一下就有好几张。有一次注意观察了一下,发现一个德国学生先用一个手指轻轻摁住那摞纸,纸边微微上翘,分出了层次。他从侧面认真看着,小心地拿起了最上面的那薄薄的一张。很让人震惊。我想这一定是一位施瓦本人。其他学生有时不会如此谨慎,但是他/她们也都是用多少拿多少,极少浪费。对公共用品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对自家的日用消费更是精打细算。 有一次一个留德中国学生论坛上讨论得很热闹,题目就是施瓦本人的"抠门"。大家各抒己见,那些嫁了或娶了施瓦本人的同胞最有发言权,因为体会最为深刻。 "他们确实节俭,朴素,小气,但是他们也善良助人,勤劳,干净,不去占别人的便宜。" "他们的抠门多数是对自己,是与生俱来的本性。小气,是一种无法更改的性格。比如我们出去逛街,买个两欧一听的可乐,我老公就不那么痛快。两欧一听对可乐来讲是贵了一点,但对于我们的收入是九牛一毛,他一个堂堂大经理的收入,可以买成车的可乐雪碧。" "婆婆每个月赚好多钱,冬天都舍不得买新鲜的蔬菜,冷冻的便宜。公公测了电表,说冷冻柜耗电,买新鲜的肉更省钱,就拔掉冷冻柜的插头。" 国内的美眉也加入进来。 "我bf常说不用买报纸看,因为办公室有免费的internet可以看,但是在他临回德国前却给了我一袋子硬币,说让我给需要的乞丐。我数了数有好几十块,这人自己舍不得花一块钱买china daily,却给乞丐这么大方。" 不光我们的同胞有时觉得他们过于节省,就连其他德国人也都嘲笑施瓦本人的"小气"。我的一位德语老师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位北方人,说着铿锵有力的标准德语,一副豪放不羁的样子,而且总是流露出挑剔的神情。他很看不惯这里人们的"吝啬",说这里不像城市像个大村。 有时候他/她们也自嘲。如果被别人感觉到非常节省,会说:“呵呵,我是施瓦本人。”意思是不必惊讶和不解,这是我们施瓦本人的传统。 他们尽管对自己很“吝啬”,对别人还是比较大方的。如果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及时伸出双手帮助你。对公益事业也很热心。 尽管有时候他/她们过于精打细算,但是我倒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节约是一种美德,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