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大发现,海南这种植物可治肝硬化

 凯威医疗馆 2019-08-13

日前,中国医科大学科研人员在《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杂志上刊登论文指出,海南茄对治疗肝硬化具有重大作用,引起广泛关注。那么海南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下面就跟小谷君了解一下吧。

海南茄,是以海南命名的茄科植物海南茄的根,分布于海南等地。《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海南茄别名为金耳环,耳环锤。海南茄为灌木,高1-2米,具黄土色基部宽扁的倒钩刺;叶卵形至长圆形;浆果球形;花期在春夏季,果期在秋冬季。海南茄性凉,味辛微苦。中药学中常用于散风热、活血止痛;治疗感冒、头痛、咽喉疼痛;关节肿痛、月经不调等。

日前,中国医科大学科研人员在《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杂志上刊登论文指出,除了传统中药研究发现的海南茄的药理作用外,新的研究进展表明海南茄还有四大功效:一、对四氯化碳引起的炎症和肝硬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二、可抑制肝硬化;三、海南茄总浸膏和糖苷生物碱总浸膏在体内外均有明显抗氧化作用;四、还具有抗慢性炎症和止痛作用。

中国医科大学相关科研人员认为,海南茄具有多种多样的药理活性,尤其对肝硬化的抑制作用效果显著。目前虽已有文献报道其明显的药用价值,但海南茄中对抑制肝硬化发挥疗效的具体物质还未研究清楚,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另外,海南茄的使用规范、质量标准,仍待建立;制成药品,投入治疗使用也还正在研究中。相信未来,海南茄会成为发挥疗效确切、使用安全、质量可控的中药材。

除了海南茄外,我省还有老虎须、海南石斛、蒌叶等含有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相信未来,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有更多植物的药用价值被挖掘,走进公众的视线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