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芯片? 芯片及其系统产品提供给企业机构使用。比如云端的AI训练芯片,比如企业存储。 芯片及其系统产品提供给个人使用。比如各种消费电子产品用到的芯片,如手机芯片,平板芯片等。 这一门类的主要特点是不在乎传统的商业利益,不需要消费者买单。比如大学教授为了发paper验证想法做的芯片,比如某研究所为了进行自然基金的基础研究项目,比如为了引入风险投资,比如为了扩大销售拉升股价,比如为了资产重组借壳上市,或者有土豪老板纯粹因为个人爱好,或者家国情怀就是要做芯片,等等。 创新模式。 填补国内产业空白。 挑战巨头垄断。 增强议价能力。 跟随行业大潮流。 引领小众新方向。 芯片产品定义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18个月要翻一番。 一个是规模,一个是时机。 在规模、时机上落后的芯片,可能是一个缺乏竞争力的产品。 定义一个别人没有做的产品,增加一些竞品没有的功能。 产品性能超出竞品,或者在某些关键指标上有明显竞争优势。 在功能和性能接近的情况下,严格控制成本,低价取胜。 转换产品应用领域,用同样的平台去做不同的应用。或者转移到新的应用市场重新开始。 方法论:一靠抄,二求拍,三开搞
找专业巨头热销大卖的产品,分析人家的特点,学习人家的思路,是大干快上的前提。 公司内部若干年产品线的经验和教训,各种资源的积累,甚至其他产品线的好方法好思路,都可以拿来借鉴。 多问问系统方案部门(或者做方案的公司,做应用的客户),最终客户打算怎么用? 成熟的有标准的要按标准做,需要增加新功能的要多看业界大牛的paper。 如果已经在某个地方吹过了牛,写过申报材料,或者签过对赌协议了,那么在芯片定义上记得一字不漏地传达给工程部门,免得秋后算账的时候麻烦。 前辈们已经尝试过。 暴力,有效(笑),容易被发现,风险大。 略微还有点行业操守的不要这么干。 有老板,产品线负责人,投资方拍板,芯片可以立项。 找懂技术的专家拍胸脯。 要有技术的可行性论证,产品可以落地。 尽早听到各种声音:行业领袖,潜在客户,竞争对手。 借用互联网的说法,要快速推出MVP(最小有价值产品)。 怎样才叫“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