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说,内蒙古立夏又失败了……

 野田高梧 2019-08-13

本       文       约   2423 字

阅       读       需       要

min

从5月6日至今,立夏节气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本应着手准备着过绿树浓阴、沉李浮瓜的烂漫日子,但以首府呼和浩特为代表的广大内蒙古地区却始终“听夏不见夏”。

小伙伴们不禁在朋友圈慨叹:熬过了冬天、挨过了春天,没想到却要“冻死”在这谜一样的夏天。

想脱秋裤,绝非易事。

确实自进入5月来,内蒙古的气温变化堪比360度回旋踢,一夜回到寒冬天,大风降水是必备套餐,10+的降温幅度已是小菜一盘,霜冻降雪才称得上是内蒙的初夏天。

这不,5月19日,乌兰察布飘起了雪花儿,包头的最高气温只有14度,隔壁邻居呼和浩特武川地区的气温更是跌破零度,北部还结了霜,进入“速冻饺子”状态。

为何内蒙古的初夏会这么冷?

内蒙古地域辽阔,东西横跨近30个经度,区域情况各有所异,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中部城市呼和浩特为例(高中地理知识回忆起来,小本本记起来,全是必考题)

众所周知,呼和浩特纬度较高,处于40°51′到41°8′之间,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斜射给予的热量越少,气温也就越低。虽然北京的纬度也在40 °上下,但禁不住人家海拔低。

内蒙古自治区地形

呼和浩特地貌分为两大单元——北部和东南部为山地,西南部是平原,市区平均海拔高度约1000米上下,北京市区的海拔只有43米左右,这就导致二者间的年平均气温差达6度。

呼和浩特更接近亚欧大陆的中心,长期受到强大冷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随着高压系统的南移,强劲的西北冷空气一路南下,形成寒潮。加之内蒙古高原地势较平坦,呼市西部又没有高大山体的阻挡保护,虽然北部有大名鼎鼎的阴山山脉(中段的大青山),但阻挡能力十分有限,冷气直接俯冲而下,冷——就对了!

呼和浩特地形图

同时,水文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也很大。呼和浩特深居内陆,离海洋遥远,且不说黄海、东海和南海,就是去离得最近的渤海,也得坐着直达火车跑上12个小时。

相较于同样高纬度,但临着大海的的西欧、北欧来说,呼和浩特的温差变化就要大的多。加上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的影响,沿岸增温又增湿,这大概就是英国小王子乔治总是上身穿小毛衣,下身小短裤的原因,因为人家真的不冷。但在呼和浩特,这样充满了勇气的穿着搭配只会让你早早变成老寒腿。

总之,呼和浩特完美地呈现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模式的特点。

对于喜凉之人来说,这样的气温是难得的福利,所以内蒙古历来都是避暑胜地。

追溯至600多年前,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南下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元朝统治者自幼生活在漠北,汉地的夏季酷暑炎热,无从适应。因此,他们延续了草原上的传统习惯——夏天到了,就回草原避暑去,并由此形成了“两都巡幸制”。

除了元大都外,他们在凉爽之地另建元上都(位于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每年的二三月份,大队人马从大都出发前往,到八九月秋季来了,天气转凉后再回大都,所以整个夏天基本上都是在上都草原上度过的。

元上都遗址

这一传统惯例自元世祖忽必烈起,到元代最末一位皇帝顺帝妥欢帖睦尔,从未间断,因为“避暑是真爱”。

对此元代文人多有记载:

上都本草野之地,地极高甚寒,去大都一千里。(《至正直记》卷一)

每年四月,迤北草青,则驾幸上都以避暑。八月草将枯,则驾回大都。自后宫里岁以为常。(《草木子》卷三)

每年巡幸上都,除了皇帝、后妃、太子等贵族外,还有大批的扈从官员和军队士兵随行,这对习惯了寒凉气候的草原君主来说自然有宾至如归之感,但对汉地官员来说可能并不是一种美的享受。

山东济南人张养浩曾作诗“幽都风土异,六月亦冰霜。草地宽于海,土山低似墙”,塞外的气候与中原相差甚大,六月结的冰霜大概会让诗人们瑟瑟发抖,只想穿棉裤棉袄。除了凉爽外,上都的景色也十分怡人:

海风吹雨度龙沙,满眼金莲紫菊花。

地椒真小草,芭榄有奇花。

驼峰马湩美奇绝,金兰紫菊香轻盈。

……

这些诗歌呈现的是14世纪漠北草原的风光:

蓝天、塞风、金莲、野菊、草原和牛马驼羊,以及刚刚打猎归来的王孙贵族,兴致昂扬……

想想如此飒爽靓丽的风景确实令人向往。元代皇帝来到上都除了避暑外,还要举行传统祭祀礼仪、诈马宴等活动,当然处理国家事务也是重中之重,消遣避暑可以有,但本职工作还要牢挂于心。

其实不只过去,现在内蒙古的各大城市也一直是人们向往的夏季旅游胜地,呼伦贝尔、乌兰察布、锡林郭勒都榜上有名。

曾有人询问:

夏秋时打算去呼和浩特旅游,要注意些什么?

有人回复道:

带上秋裤和外套,如果是南方来的同学有必要带个棉袄。

如此接地气的回复也是相当朴实了,看来是实践过后的真知。曾有一位来自云南的同学,她坐着普快列车一路北上到呼和浩特,刚出发时还穿着短袖,过了秦岭淮河开始穿外套,等车进入内蒙古时已经把最厚的一件网眼毛衣裹在身上了,但重要的是,这对于呼和浩特的大风低温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虽说内蒙古的网友们常常实力吐槽家乡“又一次入夏失败”,但这对于身处烈日高温的华南、华北等地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小炫耀”和“实名羡慕”呢。

呼和浩特夏日的最高气温只徘徊在30度左右,晚上跌到个位数也十分常见,且不说空调没什么大用处,晚间睡觉还要盖上棉被。即使烈日当头照,随便找块儿树荫就能瞬间清爽,闷热潮湿、大蒸笼等形容词从来都不属于这里。虽然市区里真的没有大草原,但随头一抬、随手一拍就是蓝天和白云。以2014年为例,呼和浩特共有242个蓝天,占全年的近70%,真可谓“春夏春冬,四季如蓝”,“雾霾沦陷”区的人们真是可望而不可求。

呼和浩特市

最后插播一条天气预报:

据气象部门预计,自5月23日起,我国北方将迎来今年的首轮高温天气,其中不少城市的最高温可能刷新今年纪录,北京已经从前两天的大风天过渡到干热暴晒模式。

我们不禁要真诚地问一句:大内蒙,这次你能入夏成功吗? 

参考文献:

刘宏英:《元代上京纪行诗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年

黄锐均:《两都巡幸之行期与元朝诸帝》,2015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