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位“银环”扮演者、豫剧名家马琳1958年《朝阳沟》唱片片段

 数字人生6688 2019-08-13

凤凰新闻

      

豫剧唱片《朝阳沟》马琳来自戏韵梨园00:00 03:11

豫剧《朝阳沟》 马琳演唱

(马琳饰银环、1958年唱片)

唱词:

我的娘你不能这样来想

给农民做儿媳事情平常

有多少的干部参加劳动

有多少学生下了乡

全国的人民有六万万

哪一个不吃饭不穿衣裳

要没有农民来种地

天上不会降食粮

多少人想下乡争抢不上

大字报决心书贴满墙

我的娘不相信亲眼去看

难道说儿下乡就不应当

娘为儿受尽苦永远不忘

孩儿我忘不了母女的情肠

为建设新农村我主意已定

说破天道破地

我不变主张

我愿意下乡

1958年《朝阳沟》演 马琳饰演银环

 “马琳是个好演员”

                    -摘自《杨兰春传》

马琳同志走了,她走的很远很远,再也不和我们见面了!我曾幻想,人死,如同出差外地,到一定时间,自然就会回来。她身患癌症,在现阶段,能回来吗?马琳同志去世,已经四个年头。这次一去并非下乡演出,而是和我永远离别,我很想马琳同志啊!

传统戏云:人死如灯灭,好似汤泼雪。

要得还魂转,海底捞明月。在五十年代初刚建团就和马琳同志朝夕相处,不管在排练场,还是演出,或下乡体验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同甘苦,共欢乐,建立了革命友谊!

马琳50年代便装照

马琳是一位多面手演员,也是豫剧三团的台柱子之一,她的死等于抽掉了三团一根台柱子。马琳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正需要她演戏的时候就去世了,可惜,可惜!

她十几岁就参加郑州市文工团。本人是少女,《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她演赵淑华,《罗汉钱》她演燕燕,《朝阳沟》她首演银环。1958年在北京演出时,《人民戏剧》上的剧照,还是马琳照的。马琳在青年时代,不仅演少女,而且也演中年妇女。《红色的种子》她演寡妇张素珍。《李双双》她演李双双,演的老婆儿就更多了。凡老婆儿的角色大都是马琳担当。《刘胡兰》中胆小怕事的奶奶,《冬去春来》中善良厚道的奶奶,《杏花营》中艰苦奋斗的大队长郑大荣等角色。在北京演出时,田汉、周扬非常赞赏马琳,既能演少女,又能演老婆儿,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才。

马琳首演豫剧《朝阳沟》剧照

马琳同志不仅专演现代戏,还能演传统戏。在《柳荫记》中担任梁山伯一角。《十五贯》中担任熊友兰一角等。不但演舞台戏,还拍过电影。《甜蜜的事业》里演唐二婶,《我不是猎人》里扮演田师傅,《冤家路宽》里演高二婶和电视剧《吹破天的婚事》里的萝卜缨等角色,都称她是三栖演员。她不仅演正面人物,又能演反面人物。正面人物演得很有特点,反面人物演的也非常好。她是三团多才多艺的演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马琳并非聪明人,一蹴而就,她也经过相当刻苦的磨练,才达到后来的艺术水平。三团刚建团时,演员大都是青年,也都未婚。马琳的个头比较高,据我观察她演老婆儿可能还行,决定老婆儿就由她演。我给她谈了,她一听非常不乐意接受这个任务。我曾要求:你要不演老婆儿就退出排演场!据说为此事她对别人哭过几次。后来给她谈过,你要爱自己的角色,不要爱你自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刘胡兰你照演,但刘胡兰的奶奶这个角色就决定由你演。她的思想从不通到通。“杨导演叫我演个老婆儿,真是……”

豫剧《刘胡兰》(马琳饰奶奶,柳兰芳饰刘胡兰)

那时,她才二十多岁,从角色要求、思想变化、心理活动、外在动作等,都有很大差距。一个姑娘家,突然叫她演老婆儿,不愿接受这任务是可以想象的。那就要从形体动作改变外形,从姑娘变为老太太。说很容易,真要做起来很困难。那就先从日常生活做起,马琳同志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她练呀、磨呀,决心将老婆儿演好。她很注意现实生活,观察老婆儿一举一动。在开封,团的门口有位卖花生仁的老婆儿,找买主钱时,她身上装着用几层布包着的钱包。演《刘胡兰》时,勾子军要搜老婆儿,老婆吓得哆哆嗦嗦地从身上掏出给刘胡兰定亲的红贴。勾子军当是里边包的钱,等老婆儿解一层又一层,解了半天是张红贴,气得勾子军又失望又恼火!这个情节,就是从卖花生仁老婆儿身上吸取的。经过多次演出,她终于创造出活灵活现的老太太。

要把现实变为艺术品,不是把真实生活全部搬上舞台,而是要经过艺术加工,选择提炼,集中取舍……一部艺术品,不知包含了演员多少心血啊!一个演现代戏的演员,开的就是现代戏铺。凡来看戏的观众都是你的见证人。你创造的人物深刻不深刻,演的好坏不能哄人。戏演得质量优劣,都和演员的生活深浅有关。因此说,演员的生活基础极为重要。既然到生活中去,就要扑下身子深入下去。

50年代马琳在广场演唱豫剧

马琳去朝阳沟体验生活,专门跟一位老婆儿在一起,每天上山拾羊屎蛋儿积肥。开始她觉得有点脏,还戴上一副手套。后来由于受老婆儿的感染,她自觉地把手套脱掉了。这戴手套与脱手套之别,是她思想感情的变化,脱手套的举动,是她内心深处一大飞跃。马琳演了两年戏以后,她已经体会到,作为一个演员,需要学的东西很多。不学习,创造就没有依据。但是,生活不是万能,表演技巧,演唱方法,特别是戏曲演员,身段、唱腔也不可轻视。老艺人常说:“吐词不清,道字不明,等于钝刀子杀人。”戏票座位不管远近,都是掏钱买的。演员唱腔、道白要像打电报一样,一字一句都要送到观众的耳朵里。马琳同志很佩服崔兰田。她去向崔兰田学过《秦香莲》。通过学唱“接过来这杯茶,心中乱如麻”,解决了吐词行腔技巧问题。

马琳跟崔兰田大师学习期间留影

中国戏曲老艺人虽然没有理论指导,但他们常年实践在舞台上,有些表演,自然也就符合理论的要求。梅兰芳的“真里有假,假里有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就是矛盾的统一,非常符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马琳毕竟是跟崔兰田学习过,风格很象崔派的艺术风味。

回想起来,我们和马琳在一起风里雨里几十年,为一个共同目的,为一句唱腔,为一个动作,在一个排练场,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哪!人的年龄不平均,假如能平均,愿将我的年龄给马琳几年。几次梦见马琳。马琳同志,我很怀念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