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昼一水乡 一夜一周庄 ![]() 清明周庄 杨磊 摄 □□周宣 在刻板印象中,周庄是不应该有夜生活的。古镇,有古镇的操守,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可今天,当世界的目光交汇于此,会发现周庄之夜并不是一片漆黑与寂静,随着“中国第一水乡”的招牌越擦越亮,越来越多的游客夜泊水乡、夜宿周庄。在春风沉醉的夜晚,他们发现,周庄变成了一只毛色迷幻的夜猫子,相比她在阳光下的形象,更显得多彩与活泼。 落急水港后,走过周庄古镇区北部“贞丰泽国”的牌坊,一场视觉盛宴就在眼前开启。 承载着周庄近千年渔文化的蚬江湾里,一场光、水、影共舞的“蚬江渔唱”,让渔家生活升华在水光的诗意和灯影的绚丽里。“夜·渔”叩问着滨水人家诗意栖居的文化密码。 如果这一夜要在周庄过,杀死睡前时光,你是选择看电视,还是去听一场戏?“夜·戏”是清风明月,是周庄梨园里低吟浅唱的昆曲水磨腔,是江南人家,是水上舞台中恣肆泼墨的《四季周庄》。 诗与梦的上世纪80年代,陈逸飞在周庄邂逅双桥,于是有了《故乡的回忆》。站在“夜·画”的五光十色里,重叠当年陈逸飞的视角,你会发现,不止一座双桥,周庄处处可以如画。 渡过双桥再往南去,你会邂逅一场水乡玫瑰婚礼,“夜·囍”为原本谦冲轻淡的张厅注入浓烈的灵魂。在这里,婚船泊码头,厅堂结红彩,良辰吉时到,洞房花烛夜,水乡传统婚典见证着浪漫江南的今生不变。 夜晚怎能辜负肠胃。“夜·宴”犒劳每一个舟车劳顿的身心,如果是多金老饕,沈厅酒家里还留着沈万三的餐桌,“水乡八大碗”要以气吞山河之势才能拿下;如果你但求随性潇洒,蚬江街、廊棚下,黄酒、河鲜、知己,不比街头夜市的撸串更痛快? 河水流动的方向,把脚步带离食色烟火。古镇的最南端,听见悠远钟声和空灵禅音,金色灯光为全福寺镀上神圣的外衣,佛光点点,“夜·禅”寂寂。 但无论身处何方,地上之人须知夜空中有且仅有一个主角,对于那轮明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找一个欣赏她的最佳视角,“夜·月”,静坐南湖湾,看天上银盘、水中倒影。当数十个桥洞中灯光亮起,“南湖秋月”光影秀开场,那首《水调歌头》,你听了回味更长。 周庄以南北市河及沿河街道文创灯光为线索,串联起蚬江湾、南湖湾两场光影秀,塑造了“两湾一河”夜周庄的整体形象,开辟了周庄古镇休闲旅游的全新面貌。游客们在桨声灯影间夜游周庄,欣赏到的是一场自然禀赋、现代科技、传统人文同台共舞的大戏,体验到的是“有一种生活叫周庄”的逸趣。 近年来,周庄不断探索“有一种生活叫周庄”的品牌价值、深挖品牌意义,于是,对周庄“三色”的诠释逐渐浮出水面,而“夜色周庄”正是其中最具先导意义的尝试。如果说“水色周庄”概念描摹的是周庄的文化形象,“活色周庄”概念是在探寻旅游与生活、传承的融合,那么,“夜色周庄”则是对“周庄式生活美学”直接的视觉化呈现。“夜色周庄”文旅品牌诞生的基础,在于周庄发达的民宿市场板块以及旅游服务的精致化,游客们到周庄,看见美景、品尝美味、享受服务,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愿意在此过夜,周庄则必然奉上关于“夜”的精彩内容。 在现代美学中,夜晚灯火、灿烂霓虹无疑是城市生活的典型象征,周庄求助于前沿的光影成像技术,用灯光扮靓古镇,同时又不使其喧宾夺主,破坏古镇原本的氛围,其中的“润滑剂”便在于对文化元素的合理利用:因为曾经是捕鱼最盛的地方,“夜·渔”便只能在蚬江湾;因为沈万三这样的豪门以夜赏昆曲为风雅,“夜·戏”故也不是无源之水。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是光影照亮了文化,而是文化吸引了灯光,“夜周庄”便是从周庄本土传统中生长出来的品牌之花。 游客对风景的认同,归根结底来源于对风景背后的文化模式的认同,以及对文化模式所产生的生活方式的认同,“夜周庄”将观赏的脚步从白天延续到夜晚,放慢了的时间给予游客更多机会去感知、体验周庄所承载的精致、开放的吴文化—比起小桥流水古建筑而言,这是周庄想让世界看见的更深层次的风景。 因为“夜周庄”,周庄更周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