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这个问题,感觉问得好奇怪。细想一下,调锋确实不只是纸上调锋,离开纸面的调锋也有两种。 索性一块说一下。写字之前要蘸墨批笔,批笔其实也是在调整笔锋,把凌乱或者散开的笔毛调整顺序。离开纸面的调锋还有一种,严格讲不是调锋,应该叫顺应笔锋,比如一笔写完了,毛笔提了起来,此时笔锋已经散开或者弯曲了,接下来要写下一笔,总不至于笔笔批笔,因此可以把笔杆转动一下,把弯曲的笔毛扣过来继续写,这个方法写字的人不经意间会常常用到,虽然它没有直接对笔毛进行过调整,但是也起到了调整笔锋的作用。 纸面调锋是问题的关键,也是调锋的核心,首先做一个声明,纸面调锋只是说毛笔不离开纸面去调整笔锋,并不代表毛笔不做提按动作。只要笔尖不离开纸面,那么笔毛所有的动作,都可以称之为纸面调锋。 纸面调锋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把侧锋调整成中锋,主要靠转、顶或者顿。比如写一个横,起笔下切,这是侧锋,为了要调整中锋,可以切下去后,捻管或者用腕力把笔锋扭转过来,然后行笔。再比如写横折竖,到了要转折的地方,把笔按下去,顿笔,然后扭转笔锋,调整成中锋,然后下行。 如果是篆书的笔画,要写一个圆弧,还要保证中锋,就不能用顿,只能用转,靠捻动笔杆或者手腕的旋转来调整笔锋不被绞裹在一起。 这个是顿笔或者转,什么是顶,比如上面说的横转竖,到了要转折的地方,把笔往上一顶,横向的笔锋自然竖过来了。 二。把散开的笔锋收拢起来,需要用到捻管、转腕或者倾斜笔杆。比如写一个长捺,最后下压铺毫以后,如果笔毫弹性较弱,弹不起来,笔毫收拢不住,出不来细尖,那么就可以通过转动笔杆或者倾斜笔杆把铺开的笔毛用转换锋面或者绞转的方式聚拢起来。这么说可能不容易理解,比如一个拖把,一拖地,铺开了,想要把拖把毛聚到一块,把拖把头放地上然后转动拖把杆,毛就绞到一起了。 三。把聚拢的笔锋打开,按下去,或者一挫笔即把笔毛揉一下就打开了。写点画时会经常用到,要不然只是下笔由轻到重按笔,写出来的点,形态不饱满,总有一个尖。 总结一下,调锋不外乎侧锋转中锋,粗笔画变细笔画,那么提按顿挫转,这些最基本的笔法技巧,就需要大家有一个认识继而掌握。 其实还有一些小技巧也应该做一个详细说明,比如,提笔暗转,方中有圆等等一些调整笔锋的动作,但是由于篇幅太长,怕大家不愿意看,就不细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