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上海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自然随意,意态萧疏,对董其昌影响极大。著有《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吴葛将军墓碑》《妮古录》。本文展示陈继儒经典长卷《爱酒赋》: 此作是陈继儒书风典范。陈继儒书法学苏轼、米芾,对苏、米墨迹,最为喜爱,虽残碑断简,也必搜采,手自摹刻,成《晚香堂帖》及《来仪堂帖》。 《小窗幽记》,十二卷,是陈继儒,代表著作,备受后世青睐。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八十年,不怨天,不尤人,何等潇洒。这样一个刻意远离官场的隐士,以风雅生活为寄托,看破红尘、悟透生死,是一位潇洒的智者,身隐和心隐是其一生的追求,市隐和山隐是其生活的形式,实现了“大隐于市”的理想。 夫酒者,虽最沉溺于人,然亦可激扬情致也。或曰:既是扫愁帚;亦为钓诗钩。是故骚人墨客,偏乐白堕;隐者高士,无拒黄封者也。 况圣贤寂寞,辄耽于酓;狂士不羁,每觞于酎。诗才八斗,乃得益于琬液矣;一字千金,非功至乎琼酥耶?而青莲豪放,乃誉为酒中仙;郦生疏狂,则谓之高阳徒。玉山倾倒,赞叔夜之酕醄;接缡倒著,笑山公之酩酊。漱醪枕麴,法刘伶之风流;衔杯赋诗,忆陶潜之潇洒。嗜酒如命,阮郎入步兵之厨;逸兴太豪,毕君眠邻家之瓮。日饮亡何,其意在避祸全身;惟酒是务,亦不失广武之叹也。 若夫,明月之夜;赏花之时,有白衣来送;红友相呼。流羽觞于曲水之上,吟哦不息;飞螺盏于圆月之下,一醉方休。且花间独酌,乃邀月作陪;东篱怅饮,则有菊相伴。古人爱之,或取陶陶之乐,或矜仰仰之仪,以成厮养之志。是故,瓮里乾坤,壶中日月,有如仙府洞天,使不睹泰山之形,不闻雷霆之声,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也。 酒之性也烈,酒之质也醇。尝悲英雄之怀抱;亦壮烈士之肝胆。煮酒正熟,孟德方论英雄;一觥尚温,云长已斩华雄。至若,南浦送别,犹壮离人之行色;故乡重归,亦暖游子之胸怀。 然而,酒之为物,每起风波于鳟罍,防不胜防;酿祸端于瓮瓿,不可不察。而生涯每存之乎麴部,终将断送一生;心事尽托付于糟邱,难免破除万事。况邯郸无辜,与鲁酒何干?凉州恁贱,只一斗可得!至于青州有幸在乎齐;平原无辜之于鬲,更属无稽也。 酒趣得失陈焉,虽不失为解愁之良方;亦终将是断肠之毒药。君子爱之慎之,故喻之于兵而警之于水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