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进提高班的第一个月,同学苏眉细细一篇题目为《毕业20年后发现,和同学除了同龄,就没啥相同的了》的文章 ,首先被自媒体大号“洞见”转载后,相继200多家大小公众号前来请她开白,文章热力在朋友圈持续了一个多月,同时,这篇文章给她的个人公众号带来了近3000个粉丝,从原本仅一两百阅读量的小号,上升为平均阅读量四位数的号。 一个小白写手,依靠一篇文章,开白200多家,涨粉3000+,创下了多个十万+的阅读量。在自媒体圈中,于一个粉丝不足1000的公众号而言,带来的效应不言而喻。这篇文章,在作者本人的小公众号上,已经达到了过万的阅读量。 当大家对苏眉细细同学表示祝贺和羡慕时,我在想,一个写作小白,凭什么靠一篇文章,在如洪流般的公众号中引发了一波高潮。 通过反复阅读文章,并与大号文章对比,我发现了三个特点: 02、标题切中痛点文章标题为《毕业20年后发现,和同学除了同龄,就没啥相同的了》,这20余字中,有三处自带流量且戳中痛点的地方: 一是“毕业20年”。毕业、20年,饱含了多少人的青春和美好,三个汉字,一个数字,于过来人而言,满满的画面感,刺激着我们时光如梭的神经。 二是“同学”。这几年,同学聚会的热潮,一浪接着一浪,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驾校同学等等。曾有人说,同学聚会拆散一对是一对;也有人说,同学聚会,聚的是青春,比的是人生经历。所以,“同学聚会”四个字,是自带流量的。 三是“同龄”与“没啥相同”两个词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个对比,直击人们内心深处的焦虑。正应了那句话,同龄人抛弃你,从不跟你打招呼。20年前,大家坐在一样的教室里、考着同样的试卷、谈着相似的恋爱。如今,20年过去了,除了“年龄”这个数字是相同的,样貌、身材、事业、婚姻都很难找到相同点,这是多么扎心的事实,切中痛点,扎得人焦虑爆棚。 一篇文章的标题,决定了读者的打开率。一个好的标题,要么切中痛点,要么激发感情,痛点在我们每个人的渴望里,感情则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好的标题,需要拷问渴望;感情需要倾听内心。 03、细节描写到位,情感真挚文章从与同学的聊天开始,给人以代入感。 随后,列举出了两个曾经背景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的一男一女两个同学的事例,这两个事例特别有代表性,一个是过着所有人梦寐以求生活的女同学;一个是不爱学习、踢球泡吧的男同学,如今也小有成就。 在对两个同学的故事描述时,作者给读者留下了小小的悬念,为什么女同学能够过着人人想过的生活;为什么男同学从小不学无数,毕业后,人生会开挂呢? 两个小悬念,引得读者继续往下读文章。 随后,作者又借与同学聊天的背景,增加文章的代入感,揭开上面悬念的迷底。 女同学,在大学时,别人在玩,她在学习。别人想像她一样,认真学习时,却比不过她的坚持。当别人在为找工作而焦虑时,她已经拿到了全国top5的研究生,之后,进入跨国公司。当大多数人在朝九晚五的生活里,美其名曰享受人生时,她每天工作十几小时。一般人一年读不到10本书时,她一看200本书;一般人努力买几千块一平的房子时,她已经在大城市和国外都有了房产。 文章有女同学成功的细节描述和人物对比,用细节告诉读者,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普通人逆袭的故事,总会引起广大读者的阅读欲望和转发冲动。 回到上面那个只会吃喝玩乐的同学,其中,描写了他给顾客送货时的经历,让许多在底层奋斗的人感同深受,真正激发了广大普通读者转发的欲望。 一篇文章的转发率,是决定文章阅读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后,作者又讲述了,成功后的男同学,认识到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更好的生活。再一次刺激了读者心里的痛点,有多少人,打着努力的旗号,却半途而废,一边扎心,一边给出希望。 这是文章被转发的另一个关键点:正能量。 04、正能量的观点,更能给人以希望罗曼·罗兰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我们的生活残酷吗?我们的现实艰难吗?似乎每时每刻,都在迎接着变故、艰辛的考验,久而久之,思想变得麻木,人性变得冷漠。 那么,我们的内心,真的是残酷和冷漠的吗? 绝非如此。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都渴望善良和善意,不过,生于复杂而又艰难的社会中,不得不用坚硬强大的外表去掩盖内心的柔软。 基于此,写作者们,就是读者友好的发声渠道。一个好的作者,能够将人们内心的善意激发,让人相信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有希望的。 正如苏眉细细同学文章中写的那样: 生活的每一刻,都在对人群进行着筛选:在学校里,用考试成绩;在社会上,用能力。 人生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只要找到了方向,把8小时之外充分利用起来,每个人都可以变得更美好,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热爱写作的同学们,让我们看清生活的现实,也能感知生活的美好,给人以积极的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