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5月份的时候,我写了32篇文章,上稿12篇,被拒稿20篇。 细细一算,被拒稿的文章比上稿的文章多。每次收到拒稿的消息,我都是隐隐的心痛,觉得自己的一番努力白费了。 于是,我不断思考,如何对被拒稿的文章有效利用,不让自己的辛苦白费。 关于如何让被拒稿的文章重现生机,我有这五点建议: 01、查缺补漏被拒稿的文章,一定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查缺补漏。 a.事例是否新颖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告诉我们,作文中千万不要再引用屈原的事例了。每届学生中都有人写屈原的故事,评卷老师已经产生审美疲劳了,这一类的作文分数都不高。 不仅是高中作文,自媒体文章也是如此。有一次,一个平台编辑在作者群里反馈,大家文章中的事例有些老套,比如写黄磊的文章,公众号基本都不收了,因为关于写黄磊宠妻、做饭、顾家的文章已经太多了。 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开一些经常被引用的名人事例,如果实在需要用,一笔带过就好。 b.观点是否深刻 咪蒙曾经说过:“我脑海里立马想到的观点,我是不会用的,因为大家都想得到。” 如果你只是讲述一个众人皆知的观点,文章是不足以打动人的。如果你能够提出一个大家都不曾想到过的观点,或者是大家都只想到浅层的观点,而你能够更深入挖掘背后更加深刻的观点,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比较受读者欢迎的。 c.角度是否多样 我前段时间阅读了一篇爆款文章,标题是《你赚多少钱,决定了别人对你父母的态度》。这篇文章分别从“你赚多少钱,决定了父母朋友对他们的态度”、“你赚多少钱,决定了亲戚对你父母的态度”、“你赚多少钱,决定了亲家对你父母的态度”、“我们赚钱,是为了让父母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四个角度来论述。 这篇文章的多角度论述,很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让我来写这篇文章,可能全篇都只是在论述“你赚多少钱决定了父母朋友对他们的态度”这一个观点。 所以,我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尽量从多角度对文章进行论述。 如果我们被拒稿,也可以从这个方面来考虑,看看自己文章中的论述角度是否太过单一。如果存在这样的问题,尽量给文章多找几个分论点。 02、转换故事情境我们在被一个公众号拒稿时,通常会向另一个公众号投稿。这时候,要特别注意公众号的受众群体。 比如,A公众号的受众主要是大学生,B公众号的受众主要是职场人士。你写了一篇与大学生活相关的文章,被A公众号拒稿后,想向B公众号投稿。这时,你就应该把文章中的故事情景从大学改成职场。 不同的公众号,受众群体也不同。所以,当我们想把被拒稿的文章转投到另一个公众号时,要根据公众号的受众,把文章的故事情境作相应的调整。 03、改变切入角度不同公众号的调性不同。有些公众号比较猎奇,喜欢反行道而其之,提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观点;有些公众号是比较轻松愉悦的,不喜欢说一些大道理;而有些公众号是偏心灵鸡汤类的,喜欢传播一些正能量。 有一次,我向一个公众号投稿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佛系青年:不是真的无所谓,只是再怎么努力都白费》。编辑跟我说,他们公众号倡导的是正能量,“再怎么努力都白费”这样的观点过于消极,是不能采用的。他建议我换一个角度,朝正能量的方向去写。 后来,我重新写了一篇标题为《佛系青年:你还这么年轻,凭什么不努力?》的文章,结果就被录用了。 每一个公众号都有他们自己的核心理念,也有他们想要宣扬的观念。如果你所写的文章恰好和他们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那就尝试着改变文章切入角度,从其他角度来进行论述。 04、保存文章事例如果你觉得自己文章中的事例写得很出彩的话,可以在文章被拒稿之后,建一个文档,来保存文章中的事例,或许下次写作的时候,恰好能够用上。 我之前在一篇题为《不愿将就的人,才会有不将就的人生》文章中,写了彭小六一礼拜阅读十本书,每天坚持写一篇领读文章,并且给自己设立了高铁两小时学习圈的故事。 后来,这篇文章被拒稿,我把彭小六的故事放在了另一篇题为《离开舒适区,才能拥有真正的舒适》的文章中,结果在投稿时,被编辑录用了。 有些故事是通用的,既可以论证某一个观点,也可以论证另一个观点。如果你被拒搞的文章中有这一类故事,可以把它保存下来,在之后的文章中直接运用。 05、简要概括文章的关键点之前,我写了一篇写作技巧类的文章,整篇文章都在长篇大论地介绍寻找写作素材的渠道。后来,这篇文章在投稿时被拒稿了。 有一次,我在写一篇总结写作经验的文章时,把介绍寻找素材的渠道作为文章的一小部分。那时,我就直接概括之前那篇文章的关键点,做一些简要介绍。 有时候,我们被拒搞是因为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不够精准。文章中长篇大论所论述的问题,可能并不是读者最感兴趣的话题。 所以,对于被拒稿的文章,可以把文章中的关键点进行简要概括,作为其中的一个分论点,放到之后的文章中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