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刘纯《医经小学》卷三载有关于八脉交会穴的歌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通于四肢,交汇于正经的穴位,共计四组双穴,这八个穴位有四个位置在上肢的手腕附近,有四个在足踝以下,上下配合,两穴位一组,同时使用。也称八脉交会配穴法。
在运用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实践中,的确发现每对配穴均可发生循经感传现象,产生上下相通的作用,尤其在某些经络敏感患者身上这种情形往往更加表现突出。如针刺列缺穴,运用手法后,患者针感可下窜到脚,再让其指出具体部位,则准确地指在内踝尖下照海的位置上。 作者小传:吴周强,中医药研究员,高级健康管理师。荟聚48年生物医药全岗位工作经验,专注生命健康,聚焦创新创意。原创分享健康干货,敬请大家点赞、关注,评论必回复! |
|
来自: 云中一鹤fagop4 > 《中医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