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龟 砍柴书院专栏作者 编辑 |柳叶叨叨 ![]()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易烊千玺的一张请假条, 上面是一首诗: “今天太阳真的大,想给自己放个假。 听歌运动吃西瓜,空调房配养生茶。” 虽然形式上是诗,却和正统的诗歌不一样, 没有严肃正经,没有高高在上,也没有晦涩难懂, 而是特别接地气,别有一番趣味。 这种诗, 便是被正统文学视作“旁门”的“打油诗”。 虽被视为“旁门”, 人们却丝毫没有减少创作打油诗的热情, 从古至今,有趣的打油诗比比皆是。 梁启超说:“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 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 凭着这份“趣味”, 打油诗得以开辟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 要说打油诗,不能不从打油诗的“鼻祖”讲起。 唐朝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张打油,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到什么都要诌几句诗。 一天,某省的参知政事出门赏雪, 忽然看到自家墙上黑乎乎的一片, 定睛一看,是一首歪诗: “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官员气坏了,让手下的人立刻查出是谁如此放肆。 手下人一查,是一个叫张打油的人写的。 张打油被抓来之后,辩解这诗非他所作。 正巧当时叛军被围困在南阳郡, 官员便让张打油以此为题做首诗,来试探下他, 张打油边想边吟: “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人们哄堂大笑, 这分明和墙上的诗出自一人之手嘛! 本来气坏了的官员也忍俊不禁, 也罢,这诗实在好笑,便放了张打油。 从此之后,这种诗体流传了下来, 人们便把这种直白俚俗、风趣诙谐、 又讲究押韵的诗称作“打油诗”。 ![]() ![]() 风趣调侃,高情商的相处之道 贾平凹说: “人可以无知,但不可无趣。” 人与人打交道,幽默的人往往更受欢迎。 然而, 却总有人因为把握不好幽默与冒犯的分寸, 而得罪了人。 这个分寸很难把握, 而通过打油诗, 却可以风趣而不冒犯地调侃一下别人, 再调侃一下自己, 生活这般有趣,大家和和气气。 在这种有趣的诗体面前, 一贯严肃着面孔的鲁迅也幽默了一把。 鲁迅和徐志摩同在北大任教的时候, 徐志摩苦苦追求林徽因而不得, 整天哭丧着脸,写了很多痴情的诗歌。 鲁迅便开了徐志摩一个大玩笑, 写了一首《我的失恋》: “我的所爱在豪家; 想要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 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由她去吧。” 徐志摩爱而不得, 但林徽因还是把他当朋友看待, 赠他鲜花,希望他自尊自重, “仍要保存着那真”。 然而徐志摩回了林徽因什么呢? 爱上了鲁迅眼中的赤练蛇 ——任性无度的陆小曼。 这自然让林徽因,以及他的许多朋友感到失望, 鲁迅便写了这么一首诗揶揄志摩。 打油诗不仅可以用来调侃别人, 还可用来调侃自己。 20年代的诗人刘半农就幽默自黑了一把。 当时,白话新风刚刚兴起, 文人们都竞相尝试白话诗, 其中,刘半农的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广为流传,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读了这诗,女学生们都把刘半农想象成, 一位风度翩翩的白马王子。 结果过了几年,刘半农与读者见面, 人们一看,大失所望, 一个女学生更是心直口快: “原来是这样一个老头儿!” 刘半农索性拿自己打趣,写了首打油诗, “教我如何不想他,可能相共吃杯茶, 原来这样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 用自己的诗打趣自己, 诙谐幽默之外,更显本真与洒脱。 ![]() ![]() 随机应变,为自己解围的智慧 一个人的机智有多重要? 当你身处困境,或是处在尴尬的境地, 仅需要一首打油诗,便可以为自己解围。 明代有个书生,赶考途中,坐了一条船, 听到旁人议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很不服气,便把摆渡人手中的桨夺过来, 想要证明自己,结果一个不小心,落了水。 人们把他救上来之后,嘲笑的声音更多了。 书生也觉得自己很滑稽, 但又想缓解尴尬的处境, 便吟了首诗: “刚踏船头忽摆开,天公为我洗尘埃。 时人只道归东海,一跃龙门便转来。” 把“落水”说成是老天爷想给我洗澡, 把“死里逃生”说成鱼跃龙门, 这么一来,坏事反成了证明自己不凡的好事, 既逗乐了众人,又缓解了自己的难堪。 除了化解难堪, 打油诗还常被用来在危机中自救。 明代,长州官府里, 一个农夫被扭送了进来, 罪名是偷牛, 县令正打算治罪, 农夫的妻子奉上一首打油诗, 想为丈夫辩解: “洗面盆为镜,梳头水当油。 妾身非织女,夫倒会牵牛。” 前两句,写两人的清贫生活, 后两句, 借了牛郎织女的典故, 说自己又不是织女, 我的丈夫自然也不是牛郎,不会牵牛。 其实,妻子此诗属于“偷换概念”, 并不能证明丈夫没有偷牛, 然而县令却为其中的机智折服, 农夫也就摆脱了危机。 ![]() ![]() 洒脱生活,笑对人生的逍遥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管他天下千万事,闲来轻笑两三声。” 无论风光还是失意,全都洒脱应对, 心怀趣味,写几首歪诗, 乐上一乐,笑对人生。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了黄州, 人生失意,捉襟见肘, 苏轼却毫不在意,在贫苦中寻找乐趣, 在黄州呆了一段时间之后, 苏轼发现, 市面上的猪肉很便宜,却没什么人买, 因为富人不屑吃这样廉价的食物, 而穷人呢,只是随便烹煮填饱肚子, 而不讲究好不好吃。 这让苏轼大喜过望, 常常到市面上买几斤回来烹调, 经他一烹制,猪肉又糯又香, 苏轼吃得津津有味, 还为这样的美事写了首诗: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写的是吃猪肉, 传达的却是豁达的人生态度。 只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无论身处何处,都活得惬意。 和苏轼很像, 明太祖朱元璋,未得志时四处流浪, 晚上没地方住,只能在山边睡觉, 没有铺盖,冻得缩手缩脚, 他却很洒脱地作诗一首: “天作铺盖地作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通宵不敢长伸腿,唯恐江山一脚穿。” 没有被褥如何? 天就是我的被子,地是我的床, 我一伸腿,会把江山踏穿。 这样的胸怀与志向, 何愁度不过人生暂时的坎, 完不成心中的大业呢? ![]() ![]() 高级的幽默精神,无趣生活的一剂猛药 打油诗俗吗?俗。 它总是通篇白话, 也没什么深刻的内涵, 难登大雅之堂。 但就像爱因斯坦对卓别林说的那句话: “你的电影,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看懂, 你会是一个伟大的人。” 打油诗展现出来的, 是最日常、最接地气的真实生活。 身处于各色的世态人情,持过于严肃、 或是无动于衷的态度,都不会活得有趣, 只有在意生活,又处之泰然, 才能找到生活的趣味。 当生活想让我们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 我们却偏要笑得没心没肺, 如果一定要说打油诗教给了我们什么, 大概便是这种高级的幽默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