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玩文玩千万不要抱着一颗“捡漏”的心,因为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的,十有八九会上当受骗。 但是,世界上却偏偏就有那么一些好运气的“捡漏王”,白菜价买入、高价卖出,转手赚得盆满钵满。比如仇焱之1000港币捡漏鸡缸杯,几经转手2014年拍出2.8亿元的天价;还有清乾隆缠丝南红玛瑙朱雀钮宝玺‘丛云’印章,2016年拍价1.8万,到了17年拍价380万! 南红玛瑙朱雀钮宝玺‘丛云’▲ 真是令人惊叹~下面我们来看看还有哪些幸运儿“捡漏”的故事吧! 这次捡漏可以说是捡漏界的神话了,2005年在北京的一家拍卖会上,标价8万元的一件“清末黄缎子袈裟”流拍了,被一位工薪阶层的秦先生看中,最后他花费9万元把这件袈裟给请了回去。 回家后,袈裟的夹层里面发现了“缂丝陀罗尼经被”,是清代皇帝、皇后的祭祀品,价值连城。这件宝贝在2011年8月的拍卖会上,被人以7205万的天价被拍下了。 9万到7205万,这翻了多少倍?咱都不会算了…… 《山水画页》的包装箱▲ 一位来自扬州的古玩收藏家,在一次朋友介绍下在东北收购了一批郑板桥的“廋竹”,同时还收购了其他的字画,8幅字画总共花费了78万,买回来之后,因为价钱也比较高,马上就去找专家鉴定。 经过专家鉴定,买来的那一批“廋竹”都是赝品,但在其他字画中,有一件《山水画页》是真迹,上有七枚衔印,确认为清代钱维城画师真迹和故宫文物。保守估价1500万到2000之间,参与拍卖的话价格会更高。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2014年的时候,北京的一位陈先生因为好奇,在某拍卖会的软件上,以500块钱的价格买了一块和田玉的籽料。 示意图▲ 结果后来参加拍卖会,拿去给专家处鉴定:玉质润泽细腻,汉风十足的彰显,刀刀沉淀在玉中,虽然有一点点瑕疵,但是市值至少是十几万。 不过赌玉的风险太大了,输多赢少,随便玩玩可以,千万不要深陷啊! 这件事发生在著名的古董商仇焱之的身上,此人早年师从晋古斋古玩店业主朱鹤亭,非常精于瓷器的鉴定,他的捡漏故事可不少。 抗战期间,他在北平收了一只宣德雪花蓝大碗,这只大碗原为晚清一位盐运使所有。 当时盐运使家境败落,这件古董以5元的价格卖出,中间几经辗转,最后转到仇焱之手中,花费了800元。直到1980年,香港苏富比的仇焱之瓷器专场中,这个宣德雪花蓝大碗拍价达到370万港元。 2008年,武汉一名退休工人花1200元淘到一块重达5500克的昌化鸡血石,结果被专家鉴定为天价宝物。 玉器杂项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宋海出具了鉴定证书。证书显示,这块昌化鸡血石重达5500克,系民国时期的产物。而蔡华初则认为,可能更早一些,接近清末工匠的技艺,最少是200万到300万! 图中这对夫妻花费2.5美元(约16人民币)买一张照片,如今这张普通的照片价值高达500万美元(约3200万人民币),原因是照片中有美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神枪手比利小子。 图中的美国男子在一家二手店找到一张泛黄、破损严重、卷起来的文件,摊开之后他发现是《独立宣言》的复本,花2.48(约16人民币)买下,经过鉴定之后发现是官方的复本,现在价值47万美元(约310万人民币)。 图为男子在逛街的时候发现毕卡索画展的海报,就花14美元(约91人民币)购入。回家研究时发现上面有毕卡索的签名,拿去给艺术专家鉴定,的确是毕卡索真迹,现在价值7千美元(4万人民币)。 英国一对夫妇家中客厅的角落有一个被遗忘的崩口花瓶,后来是来自清朝的古董,这个高40厘米的青绿色花瓶上有乾隆亲题的诗和玺印,十分珍贵。 由于花瓶有破损,拍卖行起初只作1万英镑(约合人民币9.7万元人民币)的保守估价,拍卖成交价更高达63.4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15万元)。 其实很多文玩古玩的价格是没有明确标准的,有时候因为历史文化价值加成,同一件东西的价格都会天差地别。 大多玩友都有一个“捡漏”的梦,但一定要先提升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磨练眼光,争取提高“捡漏”的机会,不然只靠运气,赝品可比真货多得多得多啊! 各位玩友,有捡过什么漏吗?来分享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