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品:观察恶行 “ 纵使设法依劣者, 然而不会成齐心, 如同麻雀再喂养, 彼亦不会安心住。 ” 纵然使尽各种方法去亲近或依止恶劣的人,却很难与其达成一致的目标。如同喂养麻雀,无论怎样努力,它也不会安心地住在你身旁。 高尚的人和低劣的人之间有很大差别,前者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后者却浑身带刺,暴烈乖僻,难以接近。即便想尽种种办法靠近劣者,欲使他生起欢喜心,却难于上青天。因为他恶劣的性情促使彼此不齐心,目标始终不能达成一致。一时碰巧芝麻落进针眼里,幸许他会高兴一阵,说几句随顺你的话,但一会儿又“旧病”复发,高唱反调,为所欲为。 有的人出于好心欲以自己的才识,崇高的品格感化劣者,初时以柔和语、利他行一步步靠近劣者,博取好感。趁对方高兴的时候便开始婉言劝导:“你道德品行都很好,只是有两个缺点,一是容易生气,二是做事莽撞。”此时劣者的笑容顿时凝固,霎时晴转多云,继而狂风怒雨,他抓起好心人举手就打:“我什么时候容易生气,又什么时候做事莽撞啦?你可真会瞎编乱造,认识你这朋友倒了八辈子的大霉。”此类劣人无论别人怎么做,也满不了他的愿,其性格始终好转不了。 因此干脆不要接近他们,这样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曾经有位隐居深山的老禅师,救得两个落难的盗贼。禅师细心地照料他俩,亲自上山采药为其疗伤,时时以佛理相慰。不到半月,他俩伤势痊愈,体力恢复,便在老禅师的劝导下假意拜佛,而得见寺中珍宝——一尊一尺高的纯金释迦牟尼佛像。他俩不禁内心一阵狂喜,互相对视露出会心的一笑。当晚他俩施展飞檐走壁的绝技盗走了金像。 上述劣人如同麻雀一般情义寡薄。某人喜得一只麻雀,为其制作了一只精致的鸟笼,每天喂以可口的饮食,对它轻言细语地安抚。这样过了很长时间,小麻雀时时鸣叫,声音悦耳动听,主人满心欢喜。一次主人清洗鸟笼,无意当中将笼门打开,那麻雀便如离弦之箭,头也不回地直冲云霄,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麻雀本是一种躁动的小鸟,它自由之时且不说,即使被关在狭小的鸟笼子里,也是跳来跳去无有片刻安宁,主人对它再好,也始终得不到它的好感。所以,对于麻雀般的恶人,真心对他好,他也不领情,不知恩不报恩。度化众生也是如此,对恶劣之人讲佛法只是浪费时间,徒费口舌,起不到一丝一毫的作用,就算佛祖亲临,他们也不会被感化,即是佛所说的“无缘不能度”之人。这种恶人如果出现在佛友之中,则应毫不吝惜地舍弃。 敬摘录《格言宝藏论释》 猜您还喜欢这些 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