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问题的源头,都在你的心上。

 做好人好人好报 2019-08-14

在人生中把握人生,就是不论外境如何变化,也不论是否能得到外部力量的支持,人们都能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到意义,在身与心、精神与物质上都得到满足。

正是因为世事无常,人们才需要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人生,扭转自己的命运。

法演禅师在弟子们面前伸出一双手问:“这是谁的手?”弟子们都不知该如何回答。

法演禅师其实是想通过最简单的方法告诉大家:

双手长在自己的身上,就是因为自己的命运只有自己才能掌握。

人们只有过一种适度的生活才能让身心保持在最佳状态:吃饭要适量,工作要适度,不要太过贪睡,但也不要为了玩乐或工作而影响休息。

在紧张压力之中学着舒展自己的身体,学做深呼吸;在困境面前挺直脊背,静静地呼吸,保持信心。

哪怕听到了不好的消息,也能相信,世事的变化、迁流总会把属于自己的东西,带到自己身边。

变化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而人们在变化面前之所以有不同的感受,那是因为有人在变化中看到的是机遇,有人在变化中看到的却是灰暗的人生前景。

不可否认,变化之后带来的结果谁都不能确定,正是因为结果未知,人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变化,我们发挥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人生才成为了可能。


世间荣辱、得失都不会长久,它们好比空中的浮云一般,都是变化无定的,世事皆是如此。

一些人事物,不论你多么喜爱,不论你多么痛恨,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它们都不会跟着你。

人生最紧要的便是在荣辱、得失之外,集中心力来体验生活,只有安心生活是真实的,所有的得失都是刹那间变化的、留不住的。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善恶不同的心念,而不同的心念就会让我们体验到不同的人生。

所以,必须要对这些心念进行认为的干预,绝对不能任由坏的心念自由地滋长。

此时的人为干预便是对自己人生的拯救。我们在每一个时刻都要保持着内心的清醒,能够分清心念中的善与恶,而对待不那么美好良善的心念时,我们必须要及时停止它,就像用刀斩去花园里的毒草一般。


昔日,有位禅师为了引导一个缺乏自信的笨弟子,就让他先从最基本、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做。每次这个弟子完成任务,禅师都要大大地夸赞一番。

久而久之,这个弟子开始变得眼明心亮,做事也很有信心、很果断了。

我们不要只是艳羡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他们也是一点一滴磨炼出来的,从能力到自信,都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磨炼。

我很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为了积累财富可以不顾疲劳甚至不择手段,不论有多少财富,最终都不太可能跟随我们一辈子。

更何况,只要有出众的知识、技能、本领在身上,你不论走到哪里都不必发愁生活。

很多时候,并不是某个特定的人、某种特别的观念锁紧了我们的人生,而是我们不愿意敞开心扉去接纳不同于自己的观念、不同于自己的人。

这种对“异类”的排斥就成为心灵的枷锁,使我们只看得到生命中有限的一片天地。

一旦某天,我们让心灵摆脱枷锁,以包容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与自己不同的人,我们将收获更多的乐趣,这些乐趣被人们称为“见识”。

人们之所以时刻生活在残缺的感受中,并不是他们真的特别缺少什么,而是他们学不会以满足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自己的人生。

就好比在那个曾经物质匮乏的年代,有人总是在叹息缺少的那些东西,而有人却乐呵呵地用手头拥有的东西搭建起自己的生活。

你关注的是什么,你如何利用手头现有的东西,决定了你的日子到底是悲还是喜。


我们都很容易犯一个普遍性的错误,就是一旦想要解决某个问题、认识某种事物,就恨不能每时每刻都去想着它。

这种态度竟然还被人称为是一种“敬业精神”,可是这并不符合禅的精神。

以禅的角度来说,要想更深刻地认识某个问题而不至偏颇,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

其实,不论是做事情还是与人交往,都保留一个适当的距离才更好。一旦距离太近,就很难以公正的视角来看待它了。

每个人的心中有有一块十分难以接近的领域,不仅对他人来说这是个“禁区”,而且对自己来说,同样如此。

这块心灵的禁区恰恰就是阻止我们的生命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而禅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仅让我们有正视心灵禁区的勇气,更告诉我们,这个过程确实很痛,但正好比是把身上的毒瘤给切除之后身体才能恢复健康一样,心灵上的禁区也需要我们去关注、去挖掘。

你羡慕别人在变化之中能够泰然自若,更羡慕别人在风浪过后能以更坚强的姿态生活。但你看到的永远是一个外相,这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你只是停留在“羡慕”的阶段,还没有从内心生出足以应对变化和风浪的勇气、信念以及决心。而正是这些,才将能力相当的人引领至不同的人生层次上。

人内心的痛苦与纠葛,是会通过人际关系反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来说,通过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人是可以看到自己内心最易产生哪些问题的。

面对这些问题,禅者想的是如何医治它,而我们想的却是怎样逃避它。

如果你的身体上患了某种病症,你不论去哪里,都无法摆脱身体上的病痛,而内心的问题也是这样。


变化无常,就是一个人生的试验场。

如果你想要找到对人生变化的各种抱怨,你总能找到的,然而,外界的变化并不是你不满的真正原因。

这个真实的原因,乃是在你的自心,不论人生中是否有变化,你都不会满意,因为你看到的永远是不够完美、对自己有所损害的生活内容。

这也是禅家所说的“片面地看待生命变化”的态度。变化带来的不只有负面结果,但如果你满心都是负面的念头,就难怪会对人生产生抱怨了。

以往,人的心灵相对单纯,物质欲望也比较少,因此人们尚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在生活中,而不是对着生活挑三拣四。

现在,虽说工业化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物质生活比以往提高了许多,但人们的心却不似以往那般单纯了。人们开始攀比,于是产生了不满和抱怨,然后就开始对人生挑挑拣拣

于是,你越抱怨、越挑拣,生活就越是过得难堪。

禅家说,一切问题的源头都在自心,当我们遇到生活问题时,就该静下来去反省自心上的缺陷。

一个禅僧愁眉苦脸地看着院子里,他说每到冬季,院子里就一片光秃。师父却说:“若你心中无景,哪里都是一片枯寂;若你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只要我们内心还有信念,还有对生活的热情,那么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善意。

为了消除弟子的骄傲心,禅师对正在打坐的弟子说:“看你打坐的这个样子,好像驴子一般。”这个弟子一听就生气了。

禅师笑着说:“看看你,别人的一句玩笑就能把你激怒,那么你有什么资本自傲呢?”弟子听后十分羞愧,从此便十分精进地修学。

当我们陷入到自骄、自傲中时,不妨多问问自己:有什么资本,生起这自高、自傲的心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