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一生,会有三次死亡

 物道 2019-08-14

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物道君语:

中元节,是人们缅怀逝去亲人,祭祀祖先的日子。

虽然我们有清明、中元、下元等纪念先人的日子,但我们面对死亡总是忌讳莫深。《西藏生死书》便曾说过:“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就像要趟过一条河,因为不知道河对岸有什么,才心怀恐惧。

但死亡,是生命的必修课。它的另一面含义,是生活,是珍惜,是爱与被爱。

有人说,人的一生会死三次。

第一次是他断气时,从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时,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在社会上他死了。

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了,那时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我们害怕谈论死亡,可是这是生命的必经之路。

死亡,也不是生命的终点站,遗忘才是。

曾看过一个绘本,讲述一个名为小宽的孩子,在他妈妈因为意外离开人世后的故事。

因为太想妈妈,所以他妈妈化作幽灵,回来看小宽。

小宽的妈妈和他说:“小宽,妈妈不在了,以后你能自己洗澡,能自己睡觉吗?也不能再去幼儿园接你了。”

小宽哇地一声就哭了:“你为什么要死啊?我该怎么办?我不能没有妈妈,哇哇哇哇……”

小宽妈妈也哭了:“妈妈也不知道怎么办,但是已经死了呀!我也忍不住了,哇哇哇哇……”

我们常常为生而欢喜,对死却没有准备。可是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生与死,皆是生命的必修课。

因为有了死亡,生才显得更为重要与珍贵。

《西藏生死书》有一句话:“接近死亡,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生命观的改变。

有时候,我们不能接受死亡,往往是因为不能接受离开爱的人。但要知道,有些爱是永远不会离开的。


电影《灵异第六感》里,讲的是一个小孩能看见鬼魂的故事。他总是被吓个半死,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鬼魂来找他,和他说话。

直到一位心理学家和他沟通,发现可能是那些鬼魂找他有事,想要他帮忙。

于是,他尝试着鼓起勇气,去倾听那些鬼魂的故事,慢慢发现,其实有很多人是有夙愿未了,没有好好和爱的人告别,才会又回到人间,想去实现愿望。


这样的故事,听着有点骇人。但细究之下,却是人性的温暖光辉。

因为我们是一个个生活着、爱着的人,才会有牵绊,才会有不舍得,才会有执念。

葬礼,便是让爱着的人好好道别的仪式。生命是一场相逢,既要别离,当慎重,当郑重。


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有一幕细节,女主角德善的奶奶去世了,十几岁的她看见爸爸和姑姑们还在高兴地招呼亲朋,大声地喝酒,很不能理解。

直到大伯回来,爸爸和姑姑们突然像找到了依靠了,兄弟姐妹们抱在一起,哭成了一团。

她才明白,原来大人们只是在忍,只是在故作坚强,他们也会疼。

有人说,如果没有看见亲人的坟前那一抔黄土,总不能相信他们已离去。

如果没有这场郑重其事的道别,也许我们也讲不出再见。

可是,如果终将要离去,活着时当好好珍惜,离别时请好好道别,别留下一点遗憾。

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家史铁生小时候是被奶奶带大了。

有一次下午醒来,发现奶奶不见了,家里人告诉他是去姨奶奶家了。

可是他不信,哭了整整一个下午。

直到晚上,奶奶出人意料地回来了。没有人知道他那天想了什么,哭什么。

那时候他只要不听话,奶奶便吓唬道:“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帮奶奶踩背,想偷懒,便说等我长大后再给你踩。奶奶却说:“等不到那时候了,老了,死了。”

夏夜里,奶奶和他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

“怎么呢?人死了,就变成一颗星。 为什么要变成星星呀?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亮儿……”

很多年以后,起那些童年的夏夜,茉莉花的香气,奶奶的芭蕉扇,闪亮的星……都在史铁生的回忆发光。他总是会想起奶奶说过的神话,想去寻找哪颗星星是奶奶变的。

史铁生说:“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

比起死亡,更可怕的是遗忘。

生命的痕迹,就像划过天边的流星,就怕你深爱的人忘却了你曾来过的痕迹,那才是真正的离开。

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只要有一个人记得,死去的灵魂便在亡灵节时,通过万寿菊桥重返人间,和亲人们团聚。

可是,如果在人间没有一个人记得他,那个人便会消失,叫做终极死亡。

主人公米格尔的曾曾祖父,用尽一切办法想要重返人间,只是为了看看他的女儿,向她道歉自己曾经为了音乐梦想而离开家,告诉她爸爸非常非常爱她。

我们这一生,会爱,会被爱,会痛,会被珍惜,会哭,会笑,会经历心爱的死,也会死去。

但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三次死亡。若要说再见,就好好道别,若终将离去,请记得有些爱永远都在。

“死亡并不可怕,遗忘才是最终的告别,请记住你爱着和爱过的人。”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