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亦舒的半山别墅和许鞍华的天水围。

 淡墨书香日子长 2019-08-14

作者  林宛央       来源公号  宛央女子  

配图 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____

此去香港,第一站仍是维多利亚港和坐落着重重半山别墅的太平山。

当然是受亦舒影响,她笔下我喜欢的蒋南孙(《流金岁月》)、唐晶(《我的前半生》)、刘结好(《她的二三事》)等等这些精致独立的都市女郎,生活轨迹几乎都在维多利亚港一带。

上班是要在中环,置办新装要在铜锣湾,住,则有钱最好在浅水湾或半山别墅,若没钱,那么也要把浅水湾当成一种向往。

(维多利亚港的星光大道)

所以,我们在亦舒笔下,看到的香港往往是流光溢彩的。

是《连还》里男主角的视角:“香公馆在一座山上,可以步行抵达,树木郁郁苍苍,洋房往往只露出一角。

也是《故园》里夏铭心永不磨灭的记忆:“故园位置奇突,坐落在一个小小半岛上,占地五亩左右,对牢太平洋,是一个完全静谧的天地。

更巧妙的是,连环和夏铭心都出身普通但心性乐观积极,是那种完全不倚靠别人也能构建起一个独属于自己住处的人。所以,故园和香公馆之于她们,更像是一场如梦似幻的旅途。

我对香港的第一感觉也是如此,如梦似幻,有过客轻飘飘的恍惚。特别是当我站在太平山顶,俯瞰整个维多利亚港的时候,那种不真实的感觉就更明显了。

我不知道是否能准确描述描述出那种画面。但那一刻的香港,仿若海上生明月,整个城市是漂浮在水里面的,一幢幢高楼大厦全都如不系舟,泊在蓝天白云深处,再往远看去,则是青山连绵。

此时你觉得香港是静谧的,像是一幅画。哪怕导游一路沿山告诉你,这幢别墅是哪个富豪的,那幢洋房是哪个知名人物的,你还是觉得那是一个不真实的地方。

可当你趁着将暮未暮的黄昏,一路走下去,走到了海港城附近,或者在星光大道上吹吹风,你会觉得画里的世界又全都活了,原来那一条条不系舟上都挤满了人。

从山上下来,香港的街头是拥挤的,可是即使空隙再小,人与人之间也都会交错而过,尽量避免身体触碰。

我这次来香港,特意住了几天,乘坐了港铁,也体验了叮叮车和轻铁。

(港铁的迪士尼线,很美,建议体验)

发现这里的人,乘手扶电梯去买票或等车时,永远不会出现并排而站的情况,不管那个电梯是窄或者宽,所有的人都心照不宣站在右边。

左边留给那些急着赶路的人。谁也不要打扰谁。

在中环瞎逛的时候,适逢工作日,又碰巧是上班高峰期,左边赶路的人就远远胜过右边不急不忙的人,我一向自认为走路算快的,但在中环,我觉得自己的步伐太慢,所以就常常看着一双又一双高跟鞋从我眼前走过。

哦,对了,如果恰好赶上午饭时间,那么你也将会看到《志明与春娇》里男男女女从写字楼走下,聚集在一块抽烟的场景。时间不会多久,他们又会自行散开,继续回到写字楼里敲敲写写。

中环的节奏是快。氛围是压抑。

或许也有人能感受到冷漠,在这里,城市的建筑是紧密的,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小,但人们会对彼此扔出一个大大的心理距离。带我们的导游是位50岁的香港女性,在香港住足50年,她一路上对我们说的最多的话是:“我们香港人始终信奉及时行乐,莫管闲事。”

我倒不觉得香港冷漠,因我欣赏那份人与人都尊崇的界限感。

总之,如果你去香港,只逛了铜锣湾,维多利亚港,那香港就完完全全是亦舒笔下的香港,繁华有余,但缺少市井气息。

于是,我追随着许鞍华的电影,又来到了天水围。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呢,大概就是内陆城市里城中村那样的地方,或者是热闹一点的郊区。

关于天水围,许鞍华拍过两部电影,一部是张静初和任达华主演,叫作《天水围的夜与雾》,讲述的是一个由家暴引起的伦理悲剧故事,其实也不能说是故事,因为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它拍出了天水围的冷,展示了天水围居民的困惑不安。许鞍华用“夜”和“雾”来形容这部电影,用词实在精准。但如果你用这部电影来了解天水围,那你对天水围一定没好印象。

包括许鞍华,一度也觉得天水围是个悲情小镇,后来为了拍摄《天水围的夜与雾》,常常要去到天水围,真正了解了那里以后,她觉得天水围并不像外界形容的那样悲凄,于是她拍摄了另一部很温情的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

这部电影后来拿了金像奖的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提名了最佳新人奖和最佳影片,可以说是真正的大满贯。

这也是许鞍华所有影片里我最喜欢的一部。

说起来它没什么剧情,不过就是娓娓道来地展示了寡居的超市女工贵姐和她儿子张家安的生活日常,以及他们和其中一位街坊的互帮互助。

电影的画面从头至尾围绕着做饭、吃饭、坐车、工作、过节日展开,但你就是能从这里面感受到普通老百姓的善,看到他们似乎能穿透钢筋水泥的强韧生命力,一幕一幕都是日常但温暖的,完全没有其他电影里的跌宕起伏,连所谓开始和结束也没有。

但就是好看。

一如我看到的天水围。

我在天水围住了四天,每天傍晚的六七点钟,坐一趟天水围循环轻铁回去,到了酒店换身衣服后,到不远处的居民楼下,和当地人一样点个沙嗲牛肉河粉配清炒芥兰,有时候会再加个鱼蛋,再有时候当不考虑减肥,还会加一个腐竹白果糖水。

(这个是鱼蛋河粉)

吃了饭,沿着居民楼走,发现这里到处都是公共运动场,也到处都是在运动的人。

许鞍华的天水围系列里,都拍过妇女跳健康舞的场景,原来是真的。一到了八九点,运动场就音乐四起,这边一小群,那边一小群,跳起了我们所谓的广场舞。

我每每看到这一幕,都觉得温馨,还和老冯开玩笑说:“能在一起生活的女人们,实在没必要各种比较,反正到了某个年龄,大家都是要去跳广场舞的。”老冯笑我乱说,慢悠悠来了一句:“你的意思是王菲也会在这里跳广场舞。

可不咋地,只是大家跳广场舞的地方不一样罢了。

男人们也运动,夜幕下的篮球场,充满了来回跑动的人。以前曾听人说,香港人特别爱好运动,现在看来确然如此。

也有实在不想动的老人,他们三五成群,在小区的石桌石凳上打打纸牌。

其中有一次,累极,想在长凳上歇歇脚,刚要坐下发现长凳上有一点水渍,掏了掏口袋发现忘记带手纸,于是坐也不是不坐也不是。

坐在相邻长凳的一位老太太,目睹我的尴尬,什么也没说递过来一张纸。我和她说谢谢,她只是微微点头,从头至尾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在这个时候,你会感谢那热忱之余的界限感,它贴心地维护了你的羞惭,没让事情变得更尴尬。

所以我觉得《天水围的日与夜》拍得好真实,我不过随处走走,就遇到了像贵姐那样的人,也看到了电影里的热气腾腾。

是的,天水围是热气腾腾的。它缺少了一点中环的冷静气质,但多了一点我们所熟络且终身依赖的市井气。

当然,我也知道,我用一周时间所看到的香港一定是蜻蜓点水,很不全面,杂乱无章。

但香港之于我的魅力恰恰如此,它既有亦舒笔下的淡定疏离,也有许鞍华电影里的温情市井,不,甚至更多,它还有张曼玉在电影里迷离过的,让人觉得似乎藏着太多故事的旺角,它还有很多很多你在TVB剧里看到过的隐匿在郊区的淳朴。

 

反正,你很难只用一个词来形容香港。

张爱玲在第一炉香里曾经借由葛薇龙的视角对香港给出这样一种描述:

“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处处都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氛围,全是硬生生地给掺糅在一起,造成一种奇幻的境界。

如今回忆起这段话,只觉得如同熨斗碰上了棉质衬衣般贴切。

或者,用更现代点的话来说,如果城市也有面孔,香港大概就是李嘉欣,东西方的气质都长在脸上,处处对照,但却美得浑然天成。

本期作者:林宛央。潇洒派小妖精,畅销书作者,未来知名编剧。一个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却过得比谁都潇洒的姑娘。忌矫情,治拎不清,喜欢你的不盲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