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本体

 叶晓锜 2019-08-14

有群友让我谈谈本体的问题。

先举一个例子来说,水有液态、固态、汽态,据说还有离子态。我们知道,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或者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在这样的域定和域限范围内,我们似乎可以说,不管水处在什么形态下,水的本体都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组成。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

第一,人们将进步追问,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本体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于是在这样的域定和域限范围内,我们似乎可以说氢原子、氧原子,仍至一切原子的本体都是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构成。那么这样一层层如同苏格拉底般的追问下去,是没有穷尽的。首先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本体是什么?现在我们知道,它们都是由更小的单位即夸克组成,于是在这样的域定和域限范围内,我们似乎可以说,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本体是夸克。然而据说,夸克也很不简单,有六种夸克,如中子就由2个上夸克,1个下夸克组成,于是我们还要进一步追问,这六种夸克的本体是什么呢?对此,现有的知识并不能告诉我们比夸克更小的单位是什么了,也无以回答六种夸克的本体是什么了。这些年还出了一种弦论,认为万物都由卷曲微小的弦构成,但这种弦还只是一种难以定型的数学模型,有的说弦有12个维,有的说可能有更多的维,还有的说,单有维还不行,还得在维上有些洞,等等,越说越复杂,越说越玄乎。看来,要谈论和找到万物的终极本体太难了!不是人类的智慧可企及的,人类的智慧只能在一个、一个域定和域限的范围内,谈论本体的问题。

第二,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本体的问题并不是单一的,还关联到动变的问题,例如,木块不会自己变成床,青铜不会自己变成雕塑。于是,万物动变的根源和万物本体的根源一样,也是哲学思考的基本问题,而且是两个纠缠在一起的问题。近现代以来,这两个纠缠着的问题演变为了两种取向,一种是以物质运动为终极本体和动因,一种是以精神创造为终极本体和动因。

这里做些简要的谈论。

首先什么是物质呢?在哲学思考上,早先是指一切我们的感觉器官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后来是指一切具有物理特性的东西,无论它们是否可为我们的身体器官看得见和摸得着的东西;再后来则认为一切在我们感觉外的实在都是物质,但是这个见解有一个漏洞,人们将问,既然物质是感觉外的东西,那么逻辑关联地说,感觉亦是物质外的东西。那么,感觉是什么呢?这是一个以物质为终极本体论的悖论。而要解决这个悖论,就需要去除终极本体的物质观,回到域定的和域限的物质观。

其次什么是精神呢?黑格尔认为,存在着一个世界精神,他把它称之为绝对理念。这个绝对理念从抽象到具体,创造了自然和心灵,是世界的终极本体所在和动因所在。然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和宗教中的上帝一样,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说抽象到具体亦能创造一切,世界是可以凭空制造的。什么是抽象呢?黑格尔并没有搞清。我在《概念意识论》中阐述了,抽象和指称是符号的特质,人类的头脑是以声符和图符的方式指称感知对象,把感知对象转换为声符和图符的抽象构造的,如语言的、图像的、文字的抽象构造的。精神本质是人类概念认识、概念虚构、概念创造的建构,是具有它的域定和域限范围的,并不是万物的终极本体和动因。

至于我们意识外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它的终极本体和动因是什么,并不是人类的智慧可回答的。我们只能凭借我们的认识的反思说,在我们意识外有一个自在自为的世界,除此以外我们再也不能言说什么了。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始终不可能离开我们感觉和认识的主体方式制作,以及主客观域定截取来言说什么,来获取一个完全没有我们的主体方式加入的,包含一切可能的世界原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