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摄影学的越多,却发现越拍越垃圾?

 成平 2019-08-14

大家好,我是忽然发现自己不会摄影的老纳,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自己刚开始玩摄影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但拍的照片还不错,可是后来学了不少摄影的知识,却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拍了,甚至发现自己拍的都是垃圾?

其实我也经常会有这种感觉,但这听起来很不合理啊对不对?为什么我学了东西没进步就算了,反而越来越不会拍呢?那接下来我就来帮大家分析一下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首先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头开始回想,当初刚开始玩摄影的你是为了什么要拍照呢?有些人是发现自己对大街上的很多画面感兴趣,想把这些画面记录下来,我们暂且称之为“人文型”选手,还有一些人是因为看到了网上很多小姐姐的美图,自己也想拍小姐姐的,我们称之为“人像型”选手,另外肯定也有一些是想出去旅行拍点沿途风景的,这种就叫做“风光型”选手,最后在大的类别里我们再说最后一种,是因为看别人有专业的大相机觉得很酷,自己也想买一个相机,但是拿上相机以后要拍什么连自己都不知道的,这种我们就称之为“器材型”选手。

这几种不同类型的选手在刚开始拍照时候的初心也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这几种选手也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过这里面分为大概两种方向,一种就是学摄影学的越多,了解到自己喜欢的题材里有这么多优秀的作品,觉得自己的比不上别人的,遇到这种情况的其实不算是坏事儿,但是另一种方向就不太好了,是学的东西越多,越被摄影牵着鼻子走,把太多理论性的知识点强加给自己,逼着自己拍出一张所谓教科书上讲解的那种“完美照片”,但往往结果是自己越拍越四不像,最后拍出来的真的可能是“垃圾”。

我们今天主要说一说“人文型”选手,这一类选手在自己拍了一些街头人文之后,想看看有什么可以进步的地方,然后你发现了非常优秀的摄影师和摄影作品,布列松、马克吕布、埃里克斯韦伯、森山大道、何藩等等,这时候“人文型”选手大多是崩溃的,为什么人家拍的这么牛B?我自己怕的简直是垃圾!但注意,这个时候你对于自己的认知是有问题的,你先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跟他们做对比?那些都是什么人?那些可能都不是人,是神!他们对于摄影的理解以及自身的天赋很可能远远超过现在的你!所以你的作品不如他们是正常的,就现在全世界放眼望去,有几个人敢说自己比他们的片子厉害?

马克吕布的摄影作品

这就相当于你平时在学校练习短跑,然后发现有个人叫博尔特,你觉得自己根本跑不过他,自己就是垃圾吗?不是啊,你在你们班跑第一难道不是荣誉吗?这并不是劝大家不思进取,而是我们要对自己的定位和认知有更理性的看法,你现在可能不如那些大神,但你要在10年后20年后能拍出几张跟他们媲美的照片,到那时候你理解这个世界和阅读每一条街道的能力跟现在绝对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不妨看看身边一起玩的朋友或者国内同年龄段的摄影师,没准你还处于中上游水平呢,那你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己,具体怎么提高呢?对“人文型”选手们我的建议是你们不要过多的研究理论技术这些知识,而是要从综合素质方面提升自己,截取一段埃里克斯韦伯的访谈内容也许能帮助到你:

“文学对我有极大的影响。比如我第一次去海地,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读了Graham Greene写的The Comedians(《喜剧演员》),这部小说描述了杜瓦利埃政权阴影下的海地。

我在拉丁美洲的作品深受拉美魔幻现实小说影响,我非常喜欢Gabriel García Márquez(哥伦比亚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Mario Vargas Llosa(秘鲁与西班牙双国籍作家及诗人,结构写实主义大师)。不是说我就坐那干想——“我要去拍些有García Márquez风格的片子”,而是说我读完这些文学作品后,它们在我身上沉淀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观察世界的方式。

我觉得我们可以向任何艺术形式学习。我来自一个艺术之家,从小就被拽着去各种博物馆。像Giorgio de Chirico(形而上学画派创始人之一) 、Henri Matisse(法国画家、雕塑家、版画家,野兽派创始人)的作品可能都在潜意识中对我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我向来特别好动,从小就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我觉得摄影,尤其是街头摄影,是一项体力活,你必须根据周遭环境调整自己的位置。有个评论家看完我的展览后说我就像个曲棍球球员,根据场上情况移动,寻找最佳位置。行走对我而言至关重要。每当我拍不出好的作品时我就告诉自己,只有靠继续走下去,才能走出瓶颈。”

埃里克斯韦伯的摄影作品

所以我一开始就说如果你是发现了一些大师和优秀的作品发现自己拍的是“垃圾”,这还真不一定是坏事儿,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激励你进步,而且你发现的这个刺激点在我看来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另一种就不是那么可观了,比如你也是一个喜欢拍人文纪实的新手,拍了一阵之后开始学习摄影知识,但很容易就被摄影的条条框框给束缚住了,比如传统的构图思路是人物不能太靠近画面边缘,曝光也不能有死黑死白,对焦呢也必须让画面的主体人物清晰,可如果在这些规则之下,我觉得森山大道根本就不会拍照,比如下面这张他的作品:

森山大道的摄影作品

有没有发现森山大道的这张作品基本违背了很多初学摄影时候我们学到的摄影理论?但是结果呢?这并不能影响这张照片成为了一张经典的摄影作品,这就是摄影有意思的地方,当你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很可能拍出一些天马行空的作品,因为那时候的你拍照没有任何束缚,那是真正的想怎么拍怎么拍,但是后来学了构图知识,你拍照的时候的时候要注意横平竖直,线条不能穿过脑袋,还要找对角线汇聚线和各种引导线,同时你还得注意曝光的直方图,思考的是怎么能拍出那个完美的两边不溢出的“小山峰”,这时候你对于画面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形式感上,虽然我说过一张摄影作品主要分为形式感和内容两大部分,但是你真的有思考过内容的问题吗?有了完美的构图和曝光,拍到的却是一张内容空洞的无趣的作品,很可能你拍的真的是“垃圾”。

10年前我的一张摄影作品

就好像上面这张我10年前拍的照片,当年我拍完这张照片以后非常高兴,因为我刚学到了对角线构图,我认为这张照片不次于当时我看到的教程文章里那些对角线构图的示例图,但是后来我也发现了,只有个对角线有什么用呢?现在看来,这不过还是一张“垃圾”而已。

形式感最终还是要给内容让路,内容才是王道,拍到了好的内容,如果同时还有不错的形式来表现,那就是锦上添花,如果反过来那很可能是画蛇添足,甚至连蛇都没有,只添了足。最近我在微课堂的微信群里看到了一个同学发了几张作品,觉得很是喜欢,先分享给大家看一下:

金庚的摄影作品

金庚的摄影作品

金庚的摄影作品

金庚的摄影作品

大家看完感觉怎么样?反正我是真喜欢,问了一下他玩摄影多长时间了,他说玩了4,5年,但是自己还是个入门选手,也说不出太多技术性的东西,很多时候他就是拍摄而已,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一位没有被理论和技术而束缚住的同学,一直在用自己对于摄影的理解和想法去拍摄。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天赋”,那我会劝你不要学太多理论的东西,多看点照片,跟着自己的想法拍就行了!但是我知道,这样的同学毕竟是少数的,所以大多数加入咱们蜂鸟微课堂的同学还是想来学习一些摄影知识和技巧,可问题是学了难道不会被束缚住吗?这要看你是跟谁学了,如果你的老师本身就只局限于传统思维下,那你学到的知识有可能会成为你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如果你的老师明确的知道哪些要保留传统,哪些可以打破传统,而且可以很清晰了解你们的定位,在你们擅长的方向上指导你们进步,那这时候学习是愉快的,不会被束缚的,那么问题来了,我是哪种老师呢?学过下面这套课程的同学应该会有答案了:

蜂鸟严选 点击了解详情 小程序

这套课程看上去是讲了一些传统的构图方式,其实这些构图方式只是你在搭建自己的摄影框架时需要用到的基石,那这套课其实是一套整体的审美提升课程,带大家看作品分析作品,学会理解作品里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从而让你们在正确的方向上取得进步,千万别让自己成为那个学的越多,拍的越“垃圾”的人。

课程报名及咨询请加课代表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