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书房文化

 龙泉清溪 2019-08-14

古人的书房文化

中古代强调“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书房文化自然也颇受重视。但“书房”其实是现代流行的叫法,古人大多喜欢用斋、堂、屋、居、室、庵、馆、庐、轩、园、亭、洞等字来命名书房,如蒲松龄的“聊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刘禹锡的“陋室”、陆游的“老学庵”等,其中“斋”是古人书房最常用的字之一。

古人最理想的书房什么样?

“斋”是古人书房最常用的字之一。那么,何谓“斋”?《说文解字》释称:“斋,戒洁也。”言下之意是,斋乃清心洁净之处, 包含着恭敬、寡欲, 而这正是古人读书时所追求和要达到的最高之境界——清静雅致,避尘绝俗,一心向学,饱读诗书,修身养性。追求这种境界的古人,其书房一般都很简单,没有过多陈设。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即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书房虽然简陋,但有琴弹,有书看, 可避尘俗之扰,能免公务之累,这就足够了。所以,刘禹锡引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古人书房因“陋”出名的不少,如白居易居住、学习兼用的“草屋”,简陋得寒酸,他在《草堂记》中称:“木斫而已,不加丹; 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 率称是焉。”大概意思是, 造房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 不用油漆彩绘;墙涂泥就行了,不用石灰粉白。砌台阶用石头:糊窗户用纸,竹子做的帘子,麻布做的帐幕, 一切简简单单。

古人不但不求书房豪华,也不在意书房的面积有多大。南宋文学家陆游在《新开小室》诗中说:“并檐开小室,仅可容一几。东为读书窗,初日满窗纸......”新辟这间“仅可容一几”的小书房时,陆游已年逾八旬,但陆游对小屋相当满意:“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明代文人归有光的书房“项脊轩”也以“小”出名:“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即使皇家书房,也并非以大为好。如清乾隆皇帝位于故宫养心殿内的书房“三希堂”,仅八平方米。

虽然古人不追求书房的豪华和宽敞,但对环境颇为讲究。以“项脊轩”来说,这是一间百年老屋,门朝北,还漏雨,归有光并不介意其又破又小,但对周边环境丝毫不将就,他亲自动手,在庭院内栽植兰、桂、竹、木,将书房外部环境改造得十分幽雅:“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愛。”同样的,,刘禹锡的“陋室”外也是“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白居易的“草堂”則建在风景优美的庐山,选址在香炉峰与遺愛寺之间, “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从上述名人书房可以看出,古人心中的理想书房其实就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所以,这句话常被古人书成楹联挂于书房。

古人如何布置书房?

古人的书房追求一个“雅”字,一桌一椅一盏灯, 再有几架书,足可成书房,但要想让书房雅致脱俗,爽心悦目,就不是简单的事了。

古人的书房中,除了桌、椅、橱、灯和笔、墨、纸、硯……这些基本物品外, 往往还会添置儿榻、乐器、香器、水器、字画、古玩、珠玉、盆栽等。古代一般人家的书房大多只是“一桌一椅一盏灯几架书而已”,在此之外,惟香炉、盆景、匾联三物最为古人看重。三物之中,又以香炉为古代书房必不可少。焚香,是先秦时已形成的生活习惯,与饮茶一样,后来成为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人称“雅习”。 明高攀龙《高子遗书山居课程》称:“啜茗焚香,令意思爽畅,然后读书。”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人的书房中,必备之物还有一张几榻。古人为什么爱在书房中放榻?明文震享《长物志》“几榻”条称:书房中放榻“必古雅可爱,又坐卧依凭,无不便适。”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放东西,当几案使用。

古人藏书都放什么地方?

书房最重要最核心的东西当然室书籍,古人的藏书都放哪?早期人人们的书与衣物一样大多藏于箱() ,珍贵图书的代称“秘笈”一词即由此而来。

箱、盒、橱、柜等贮物用具,古人通称为“庋具” 有木质、竹质、皮质等不同材料,比箱子小的称为“匣”,方便携带。将藏书就放在箱匣之内是古代读书人传统的贮书方式之ー,苏轼诗中有一句“家藏古今帖, 墨色照箱筥”,描写的就是他在虔州吕倚家看到的情形。藏书放在箱子里,即使在书橱流行的现代,都很常见。橱起初并不是摆放书籍的需要,而是厨房用具。晋朝时, 已出现用樹来存放书画作品现象。橱柜正式成为书房标配应该在书房大兴的唐朝,白居易的书房中已有木质书柜。

唐代讲究的书柜相当精致,玛瑙柜是渤海国进贡的。,宋朝时,书房中藏书的橱柜内还经常被做成隔层或抽屉,并能上锁。古人的书橱与书柜是有区别的,前者高大,后者较矮,且柜面可当桌面来使用。明朝时,书橱的制作已有很高的水平。现代书房很流行的书架在明朝时已开始使用,叫“书格”。书格是敞开的,正面大多不装门,两侧和后面也多透空,可以看到书格上所放的图书。

皇帝的上书房

前述三种书房,皆为民间书房,官廷书房与民间书房大不相同。这类被后世统称为“上书房”的书房,除了藏书、读书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收藏重要的文物、字画,另一个是谈论国事。

乾隆帝有个书房, “三希堂”,名字源于“土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这句话。“三希堂”位于故宫养心将殿西暖阁里,是乾隆皇帝的上书房之一。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古代字画珍品皆为三希堂所藏。这使得三希堂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皇家博物馆的与图书馆。乾隆帝还将其作为谈论国事的场所,因此三希堂与其母体紫禁城、顾和园等皇家建筑一道,展示了中式生活美学的一个重要典范:崇高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