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心为中医,赣南再出发

 369蓝田书院 2019-08-14

2019年8月11日晚六点,

“传统中医经方沙龙”首次在赣州市至正堂国医馆二楼会议室成功举办。

(主办方精心准备的糕点、水果  ↓)

一群优秀的赣南青年中医从龙南、于都、赣县、南康等地赶来并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在临床上摸索出来的经验和独到见解。

旁听的还有一些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本科的实习生和见习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大家因对传统中医的热爱和执着而济济一堂,畅所欲言。

1

吴斌:小儿发热辨治经验

吴斌,医学硕士,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

师从江西省名中医刘英锋教授,

刘夫子中医传承团队骨干成员,

现工作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分享摘要:

1.小儿外感易夹积滞;

2.小儿生病易寒易热;

3.疾病跟着体质走;

4.医案一则:

一小儿,就诊当日上午表现为风寒,开荆防败毒散后,患儿下午扁桃体化脓。患者素体湿热体质,以往处方以甘露消毒丹为主,皆愈。今上午虽表现为风寒,但小儿疾病,易寒易热,当日下午寒即化热,投以甘露消毒丹愈。

分析:姚老常说,疾病跟着体质走。

5.甘露消毒丹治疗小儿感冒,多合升降散。

6.小儿感冒服药,每两小时喝一次药,睡着就不必服药。

7.临床发现,发热小孩身高普遍偏高,变蒸。

8.湿重患者服药容易疲乏无力。服甘露消毒丹治疗无效,反服金匮肾气丸治愈。

吴斌医师的微信公众号

长按扫码可关注

2

陈亮:中医药资源普查的感受与思考

陈亮,江西赣州人,执业中医师

2008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后求学于江西中医药大学。

全国第四次中医药普查江西赣县队核心成员。

现就职于赣州市一二甲医院中医科。

分享摘要:

1.中医药资源普查历史与方法:

2.中药采集模型:

3.中药标本制作:

3

刘华生:人参的临床应用

分享摘要:

1.伤寒论中使用人参养阴时,西洋参反而更好。

2.李东垣提出甘温除大热。辟谷的人出现浑身发热,这是为何?水谷之气供应不上,肌肉有储能释放,冲向体表而发热。甘温除热就是除这种脾胃虚损,营卫不固,元气外漏的热。

3.人参在临床急症中的应用:

①李可中医使用破格救逆汤,方中加了人参,用于回阳救逆。

②急火煎服人参一两,艾灸会阴穴,适用于产后大出血,可达95%以上治疗率。

③崩漏使用人参固冲任止血。

4.医案两则:

①30余岁女性,患者面色苍白,发热恶寒咳嗽,荆防败毒散一剂退热,第二日反复,再服再发,最后加人参,病止。

②百日小儿,高热,吐泄,拒奶,理中汤加人参,病愈。

4

徐晓辉:中医药在产后康复中的临床运用

分享摘要:

产妇常用治疗方法:足浴,穴位贴。

淤血排不干净,生化汤。

产后治疗不宜过汗。

徐晓辉医师的微信公众号

长按扫码可关注

5

李文峰:九蒸九晒炮制工艺的运用

制何首乌的辨别和炮制:切面棕褐色或黑色,色黄者为未炮制,不苦但硬,切面似镜面,豆香。忌碰铁器,可用不锈钢。

黄精软糯,香甜的,采摘于秋冬,植物之精下入于根。蒸半干,晒半干。

(↑人形首乌断面)

(↑九制黄精断面)

6

曾礼华: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曾礼华,男,90后,硕士。

刘夫子中医传承工作室骨干

江西省传统中医首届师承班成员

辨证遵从六经,主张"形气神"三维诊治,

在外治法有多年临床经验。

分享摘要:

1.瑶医治疗颈椎病。

2.道家三关九窍概念,关口藏邪。

3.近端取穴见效快。

远端治疗如多米诺骨牌,疗效长远,但如远水救近火。

曾礼华医师的微信公众号

长按扫码可关注

7

易云龙: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

分享摘要:

人走的路不是直线,或者曲线的,是立体的。

人是波动状态的。我们要走的阴阳之道是立体的。

人之所以会犯病是因为他的阴阳波动太大,波至阴极阳极。

中医要让自己健康,其次身边的朋友,然后是患者。

(↑ 易云龙老师现场手绘图)

中风,肝为罢极之本,肝脏过度,筋极患者脉由弦脉转缓脉,涣脉。筋拉升太过反而松弛。肝极太过,脾气暴躁,舌长。肝病脉变化规律:微弦,弦,弦急,弦细,缓。

人瘦长则为木型人。轻轻之药(桑菊,银翘),以金克木。与其把别人治的多好,不如自己调的多好。我们需要的是中气,而不是偏气。

8

王建平:接诊技巧浅谈

王建平,江西省南康市人,

自幼学习中医,后考取中医院校,

并于毕业后师承名医涂仲寿先生三年余,

期间由师傅推荐,

向皮肤病专家林柏一医师及中药师罗圣茂中药师学习。

分享摘要

1、接诊先调心:

2、问诊有技巧:

3、对初学者说几句:

(以上图片截取自王建平医师PPT)

王建平医生的微信公众号

长按扫码可关注

9

刘海清: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炎医案分享

刘海清,2011年研究生毕业。

师承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宣伟军教授,

先后跟诊于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

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

国家名医陈慧侬教授张小萍教授,

刘英锋教授农志飞教授、黄家诏教授,

泰和名医邓志刚主任,曾红刚主任。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成年人较常见,患者常有咽部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或微疼感,具有病程较长,症状顽固,治愈难,复发率高的特点。

随着生活习惯及环境的影响,慢性咽炎发病率升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西医目前对其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大多采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难以根治。

中医认为慢性咽炎属于“梅核气”范畴,其病机为肺肾阴虚,咽失濡养,虚火上炎;肺脾郁热化火,循经上扰;肺脾虚弱,气血不足,清阳不升,咽失所养;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脉络痹阻,咽喉不利。

笔者结合多年临床诊治经验,对于慢性咽喉炎的治疗常以半夏厚朴汤加减,治愈患者不下数百例。

医案如下:

齐某,女,46岁,初中教师,患者声音嘶哑,患病8年有余,使用多种消炎药物治疗多年未见明显好转,经朋友推荐从海南专程找笔者就诊。患者主诉咽喉深部自觉咽部有痰,但久咳不出,且咽之不下,咯吐非常困难,并伴有大便溏薄,背部冷凉的症状,经诊治舌暗红,舌苔惨白,脉沉细伏,经中医辨证论治为梅核气即慢性咽炎,并属阳虚痰凝气阻证。遂给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开方如下:半夏厚朴汤:半夏15g、厚朴12g、茯苓15g、生姜10g、苏叶10g、附子10g(先煎)、炙甘草10g、黄芩10g、桔梗10g、威灵仙10g、浙贝母10g、僵蚕8g、薄荷8g、射干5g、木蝴蝶5g,遂开10剂,水煎服,每日分2次温服,并叮嘱患者保持心情顺畅,戒怒远烦。服4剂药后患者微信反应,咽喉异物感明显好转,服后大便溏薄及背部冷凉有所改善,心烦、口苦以及胸闷等诸症亦好转。遂叮嘱其继续服药,服药完毕后,咽部症状及全身症状基本消失而告愈,患者10日后复诊开7剂予以巩固治疗,以免复发。

案解:经诊治患者咽部症状较重,病程较长,并有明显的背部寒冷和大便溏薄,给予半夏厚朴汤行气去顽痰散结,茯苓淡渗利湿助半夏化痰,生姜、苏叶芳香行气、和胃止呕,辅以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黄芩清热燥湿,僵蚕和薄荷利咽散结,威灵仙可祛湿通络,炮附子温中通阳祛寒,桔梗和甘草通窍开音,射干和木蝴蝶清热利咽,诸药合用可发挥理气散结、清热化痰、行气、去寒之功效,对治疗患者咽部不适的症状效果好。

半夏厚朴汤源自《金匮要略》,是主治咽喉部有异物感的专用方,对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疗效显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消炎止痛、祛痰止咳、改善肌肉痉挛、松弛肌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可有效缓解刺激性咳嗽症状,并减轻患者声带及咽腔黏膜充血,加快病情恢复。

临床运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时需辨证加减,对于胸胁部疼痛有定处者,可加桃仁10g、红花5g治疗;对于食滞而腹胀者,可减甘草,加神曲、山楂、鸡内金各10g治疗;对于胸脘不畅者,加旋覆花、陈皮各10g治疗;对于肝气郁结者可加香附、青皮各10g治疗。

10

黄柏超:野生灵芝的鉴别与运用经验

黄柏超,人称黄药师,

自号五一居士

(一颗赤子之心,一双手,一根针,

一把草,一炉丹,此余之五一也)

本科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五年制中医学专业,

硕士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早年师承于武当淮河派第廿三代传人陈传馥老中医

学习针灸、推拿,

后于姚荷生研究室跟随姚梅龄老师

进修、跟诊一年余。

辨别野生灵芝和种植灵芝:

1.色泽形状:由生长环境的不同以区别,野生灵芝多生长于深山树林中已枯死枫树树干上,旁边杂草乱石颇多,故野生灵芝长型多样,色泽各异,而种植灵芝出于种植基地,虽种植户也有刻意模仿野生灵芝生长环境,但大多长型都比较均匀,色泽大致相同。

2.比较大小:野生灵芝品种多,形状相对不规则,每类灵芝各有自己的特点,不过,山上采集的灵芝一般都大小不一,不会像人工的那样,大批量的灵芝大小基本上都差不多大。人工栽培的灵芝一般的生长环境都是在温室大棚,这样生长环境生长出来的灵芝往往比野生灵芝的个头大很多,同时灵芝的大小整齐度一致,形状也规则。

3.看虫眼:野生灵芝都生长于野外,肯定会遇到虫害的侵袭,所以子实体下方都会留下不规则的虫眼,这个也是必然的,人工栽培的灵芝一般都采用农药控制虫害问题,几乎不会有虫眼的。

4.闻气味、品味道:野生灵芝气味清香,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口感甘甜、醇厚,人工种植灵芝的气味则是菌香味,口感平淡。

5.看草梗:野生灵芝常有野外自然的元素。野生灵芝生长环境都是杂草丛生的,难免会有草梗与灵芝缠绕在一起(就长在灵芝体内穿透其间)。

6.灵芝脚的泥:野生灵芝采摘时肯定会带有泥土,并且泥土很结实,很难掰开。而野生灵芝肯定不是都采集于一个地方,所以它带有的泥土肯定不会是一个地方的泥土。

7.比硬度:野生灵芝因为生产期较长,所以其与生产期只有2-3个月的人工种植灵芝相比,其硬度要大,组织结构要更细密。

《本草纲目》记载:“灵芝,性平,无毒,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服轻身延年。” 紫芝味甘、温。能补中强智、宁心益胃,用于神经衰弱、失眠、胃痛、消化不良、解菌毒,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健脾化湿,解菌毒,预防各种疾病发生,有改善睡眠,增强记忆力,促进食欲之功效,主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毒性肝炎等。是延年益寿之极品。《本草纲目》记载,紫灵芝为上上品,有扶正固本之作用,治疗范围广,对人体有益无害。小儿、成人均可服用。经过几年的临床运用,我观察到主要有这些作用:

1.促进睡眠。安神。服用野生灵芝后普遍有想睡觉的感觉。

2.养肝,护肝。曾经有一jiang姓大姐的爱人长期服用(1年多)野生灵芝水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后又长期服用由小三阳转为阴性。

3.利尿。喝后普遍小便增多。某认为是排毒,使邪气有出路。

4.补虚。如大病后,化疗后体虚。


黄药师微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