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同书书《陆龟蒙〈紫溪翁歌〉》

 百了无恨 2019-08-14



纸本,纵127.2厘米、横53.4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梁同书(1723—1815),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学士梁诗正之子,清书画家、藏书家。字元颖,号山舟,晚号不翁、石翁、新吾长翁,学者称“山丹先生”。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乾隆十七年特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任会试同考官、翰林院侍讲等职,赐加侍讲学士街。书法初学颜、柳,后学苏、米,并师法董其昌、赵孟頫,工楷、行。擅行草书,与亳州梁、会稽梁国治并称“三梁”,与刘墉、王文治、翁方纲并称于时。著有《频罗庵遗集》《频罗庵论书》《直语补正》《日贯斋涂说》《笔史》《频罗庵书画跋》等。
梁同书的书法虽然师法董其昌、赵孟頫,博涉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等唐宋诸家笔法,但其审美境界和书法理想追求显然并不为前人所囿,有着自己的个性和才情蕴藉其中。梁同书在苏轼、米芾的书法体相中写出了自己的书法神韵和审美特点。正如他所说:“帖教人看,不叫人摹。今人只是刻舟求剑,将古人的书一一摹画,如小儿写仿本,就便形似,岂复有我。
梁同书主张不拘泥于前人的成法,强调在创作中自出机杼,要在书写中将书法功力、自我性情统一于作品之中。梁同书的这一书法主张和艺术实践对于今人师法唐宋人法帖进行书法创作,有着相当的启示作用。从南京博物院所藏的《陆龟蒙〈紫溪翁歌〉》,可感受到梁同书书法的审美观念和书法特色。《陆龟蒙〈紫溪翁歌〉》释文如下:

  一丘之木,其栖深也屋,吾容不辱。

  一溪之石,其居平也席,吾劳以息。
  一窦之泉,其音清也弦,吾方在悬。
  得乎人,得乎天,吾不知所以然而然。

  陆甫里紫溪翁歌书为亨斋大兄雅鉴 癸酉小春 九十一老人

书家以娴静潇洒的心境自如流畅地书写唐人诗句,将自己感受到的审美意象融入到作品中,在其中留下了萧散恬淡的精神情怀和内心体验。由于此件作品是梁同书91岁高龄时所写,有着因老年人生理原因而呈现出来的气息,同时也展示出貌丰骨劲、味厚神藏的意境以及精湛的笔墨技巧。
《陆龟蒙〈紫溪翁歌〉》在章法上显现出董其昌书法影响的痕迹,布局平稳、行距疏朗。梁同书在行笔中非常注意行笔的节奏,大小穿插错落。虽然此件作品比较注重竖行行距安排,行距之间有略微空疏之感,但通过笔画的有意放大以及字形和字势的自然收放、聚散,使得各行距间有了联系和呼应,弥补了因过于注重竖行行气而行距间不相联系的弊端。此件作品的间架结构端严稳妥、沉静自然、舒缓有度,让人有心气沉静、畅达清明的视觉感受。《陆龟蒙〈紫溪翁歌〉》在结体上注意大小字相兼以及内敛与外拓的结合,于敛放之间见精神,造成空间结构上的微妙统一与平衡,从中可见梁同书对空间结构体验的深邃。在用笔上,该作平和自然、流畅洒脱,提按顿挫交待清楚,没有半丝火气,也给人带来从容沉静之感,温雅秀逸的精神气息拂面而来。在用墨上,《陆龟蒙〈紫溪翁歌〉》亦颇有特色,从开始到收笔,一直是浓墨湿笔,墨色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由于湿笔浓墨的运用,因而显得灵秀、潇洒、清逸,给人带来鲜活的视觉感受,从中亦可见梁同书在用墨、用水上掌握笔墨技法的精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