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对这种疾病不了解,很可能错过这个致病位点

 OnceApple 2019-08-14

    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IV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也被称为先天性无痛少汗症(OMIM 256800),其特点是对有害刺激不敏感,无汗,自残和智力迟钝。最早的症状是婴儿期由于无汗而反复发作的发热。对疼痛不敏感导致反复受伤和自残。它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患儿往往表现出各种严重程度精神发育迟缓。

NTRK1基因是目前已知的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IV型致病基因,它位于染色体1q21-q22上,含有17个外显子,全长25kb。

NTRK1基因调控对于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发育和存活至关重要的蛋白质的表达,尤其是那些传递诸如疼痛,温度和触觉(感觉神经元)感觉信号的蛋白质。它起着激酶的作用,它是一种通过在特定位置添加一组氧和磷原子(磷酸基团)来改变其他蛋白质活性的酶。如果该基因突变丧失功能,则没有适当的信号传入,神经元会死亡,感觉神经元的丧失导致人们无法感觉到疼痛。

在网站https://www.molgen./CMTMutations/Mutations/Mutations.cfm收录NTRK1基因54条记录,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剪接位点突变。

但是有一个变异很特殊,它就是今天的主角c.851-33T>A(rs80356674,chr1:156843392),该位点距离内含子外显子交界处长达33bp,常规的NGS分析肯定会遗漏该位点。

该位点首先在5例日本患者中发现(PMID: 10982191,抱歉SCIHUB下载不到原文),该位点影响了内含子分支位点(branch-site),体外实验证明了该变异引起异常的剪切。其中在文章(PMID:11748840)这样描述该位点

既然该位点明确致病,那我们就用HSF3预测一下是否会影响剪切。

结果如上,看来HSF准确地预测到了该变异影响分支位点,看来对于非常罕见的内含子变异,HSF还是可以预测一下的。

下面我们再看看在商业化的全外显子捕获产品中是否包括该位点呢(下图两条虚竖线中间)?

从图上可以看到,该位点是覆盖的,虽然覆盖深度不高,但是对于胚系突变检测足够了,所以对于遗传分析师来说,关键就是不要在分析时遗漏掉该位点。

感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王剑主任提供素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