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兴诚再战香港秋拍 |「乾隆料胎包袱瓶」估计逾HK$2亿成交

 zdjphoto 2019-08-15
作者:赵志瀚 Ryan Chiu

2017年的香港秋拍,「乐从堂主」曹兴诚无疑是最受关注的风云人物。他凭着「北宋汝窑」和「嘉靖五彩鱼罐」等20件瓷器的成交,单单一季就斩获HK$5.34亿之多,令人咋舌。今年10月,这位收藏大家再度出击,其珍藏多年的「清乾隆 料胎黄地画珐琅凤舞牡丹包袱瓶」将于香港苏富比上拍,行方预期逾HK$2亿成交。

▲ 清乾隆 料胎黄地画珐琅凤舞牡丹包袱瓶|预期逾HK$2亿成交

▲ 凤舞牡丹纹饰,「乾隆年制」四字款写在花卉之中

▲「乐从堂主」曹兴诚

2013年,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先生为台湾顶尖收藏团体「清翫雅集」(曹兴诚曾任会长)撰文,当中就提到这件罕有非常的包袱瓶。耿老在文章中指出,画珐琅是清代独具的彩绘工艺,康熙时期创烧,雍正时成熟,当中以瓷胎和铜胎最为多见,料胎(即玻璃)器物则较为罕有。大清是中国玻璃器发展的巅峰,皇宫御用的料器工艺复杂,颜色纯正娇艳,五彩斑驳,精美独特。

乾隆朝的画珐琅器,采用西洋绘画技法施彩,色彩鲜艳华丽。今次上拍的包袱瓶,依仗清宫御作坊中能士巧手所制,高18.2cm,正面有「乾隆年制」四字款。耿老当时指出它是「所见最大尺寸的宫廷制料胎画珐琅器,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雍正、乾隆时期,包袱装饰是宫廷御用器的流行题材,有指「包袱」取谐音「包福」的吉祥寓意。据档案记载,乾隆帝特别喜欢的各类器皿,都会要求造办处专门配做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装,并把器物名称、年号刻在匣盖上,以示珍藏。学者认为,包袱纹饰的流行应与此有关。飞凤牡丹纹饰则早见于宋代定州、耀州陶瓷,历元、明、清三代不衰。

▲ 包袱瓶背面

▲ 包袱瓶曾为巴尔(A.W. Bahr,1877 - 1959)典藏

今次上拍的包袱瓶,出身亦是显赫,乃昔日恭亲王奕欣府中宝物,先后收入巴尔(A.W. Bahr,1877 - 1959)、白纳德伉俪(Paul and Helen Bernat)典藏。巴尔是德中混血儿,在上海出世,从事贸易生意,晚年把不少藏品捐予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等顶尖收藏机构。白纳德伉俪则是波士顿名流,是20世纪美国首屈一指的中国艺术品大藏家,波士顿美术馆有一个以他们命名的展厅。

时至2000年秋季,包袱瓶以破纪录的HK$2,400万成交,纳入曹兴诚珍蓄。包袱瓶将于本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秋拍登场,预期逾HK$2亿成交,意味此珍品随时升价十倍。

香港苏富比2019秋季的其他重点拍品,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为你介绍。

清乾隆 料胎黄地画珐琅凤舞牡丹包袱瓶

高度:18.2cm
来源(按暂时资料整理):

  • 恭亲王奕欣府

  • 巴尔(A.W. Bahr,1877 - 1959)

  • 白纳德伉俪(Paul and Helen Bernat)

  • 「乐从堂主」曹兴诚

行方预期逾HK$200,000,000成交


香港苏富比
2019秋拍

巡展
2019/9/4 - 22 | 上海、北京、雅加达、曼谷、新加坡、首尔、台北

 预展及拍卖
2019/10/3-8|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