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 驼 蒙古族赛驼,通常冬季举行,具体时日由大喇嘛择定。场地一般选在平坦开阔的草场,赛程不等,一般为十到二十公里。举行赛驼之前有隆重的祭祀活动,赛后,祝颂者要吟诵《头驼赞》。蒙古族赛驼是骆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民族特色突出、群众参与面广、宗教信仰气氛浓、文化内涵深的民族竞技项目。蒙古族赛驼这一传统体育、竞技的挖掘、整理、推广对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驼 球 驼具制作 蒙古族驼具制作工艺是一项具有系统制作理念和技巧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能,它包含和渗透了阿拉善骆驼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独特元素,是地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它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保护阿拉善独特的骆驼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完整性,至关重要。驼具是人类驯化、役使骆驼的产物,来源于驼产地居民驯驼、牧驼、控驼、乘驼、育驼、护驼、祭驼等朴实的生产、生活需要,简洁实用是其最大的特点。驼具的制作往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手法简易,完全依靠手工完成,凭经验传承,质朴的形式中积淀着深刻的生存智慧,包含着牧驼人朴素辩证的生活哲理和敦厚务实的生活态度。 使役骆驼,需具备相应的驼具。驼具不同于其它畜用器具,是别具一格的。驼具主要分为绳类和鞍类。绳类包括笼头、缰绳、驼绊,其中笼头又包括公驼笼头、驼羔笼头、骑驼笼头、母驼系绳;缰绳又包括驯驼绳、套驼绳、骑驼绳、大绳、蹄绳、拴绳。鞍类分为骑鞍和驮鞍两类。驼具内还包括鼻棍、驼铃、驼印用具、阉驼用具、驼搭裢等。相关器具主要有:蒙古刀(削鼻棍、阉公驼)、萨巴(掸毛用具)、额尔古勒格(合绳用具)、特奔(缝制驼用笼头、肚带、毛毡、毛口袋等制品的针)、额如勒(打驼毛线用具)、海如勒(烫阉骆驼的工具)。驼具的制作工艺充分体现了西北少数民族劳动者在生活中的智慧和才干。驼具大多就地取材,以皮毛、红柳、手工毛毡、牛羊角等原料制成。(工具过多故不在此一一列举)。 驼铃 鼻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