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道苍梧》读后感

 太行森林 2019-08-15
读完《问道苍梧》,一个注重文化传承,认真研究太极、致力传播太极、有情有义的山东汉子的形象跃然纸面。
一、体现了认真好学,注重文化传承的精神
2015年年会上,常老师讲到:“我们练好太极拳要读书,不读书就很难明理,不明理可以练好拳,但成不了家。没有文化的团队是愚蠢的团队。没有文化的团队绝不会出人才!”(摘录)
感到将近200页沉甸甸的文字,绝不是简单的时间上的罗列,他是认真践行了读书、明理、研理、继承、发展的文化脉络。自然风格,读起来一点也不感觉沉重。拳理拳法的研究文章让我们感受到功夫架的内涵,同门情深让我们仿佛来了一次愉快的旅行。同门情深真是篇篇好散文。这些不是一时的兴起,真是常老师多年来认真学习、研究的成果,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定力和文字能力。
二、勤于实际,善于总结
    《科学授权 不信玄学 ——张志俊先生授8字圈小传》《我与8字圈》讲述了习练8字圈的心路历程,总结了习练的要点,还讲了秘诀“耐心和毅力就是成功的秘绝”(摘录)
《二下连云港学拳记 曹如宽》提到:
十月二号上午举行了理论研讨,李国森发表了对太极拳价值方面的研究,是篇深刻而又独到的文章,接着常老师发表了《对陈式太极拳功夫架套路段落编排的研究》,他说经过多年的练习和潜心研究,认为陈发科前辈创编的这套拳又经过陈照奎前辈的补充,才形成了今天的86式拳架,从自然段的划分来说第五段的复习叫法是不是准确有待考证,他认为整个套路有:综合训练;身法训练;独立训练;跳跃训练;复习训练;弹抖训练六个段落,六个方面的训练。但从第五段的式子来看,,更偏重于腰裆劲的训练,从太极拳理论来讲腰裆劲更是太极拳训练的重中之重,从前人留下来宏观东西来看后人很难超越,但在微观世界上我们还有更多的未解之谜,作为理论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身法的变化就是步伐的训练,风摆杨柳脚下生根,受力的时候力往下引,角度不变、中线不变、训练腰裆劲,形成三角形的稳固性。裆实际上就是会阴穴位置,要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把对方的力往脚下引就是安裆的过程,把对方的力还给他。说完他让张连成按照其理论研究成果演练了一遍,即从原来的第二段开始,把原来的第一段放在最后。连成深得常老师之真传,拳法细腻,拳路运行轨迹准确到位,每招每式尽显功力。整套拳打下来给人的感觉新颖独特,由原来的第六段比较激烈的弹抖训练结束变为较为平缓的综合训练,把陈家沟人戏称的会不会三捣硾放在最后,更加深了人们的理解。
虽然没有看到原文,是否现在好多人认为复习训练段不是特别重要,从曹如宽文章中能看到常老师对此段的独到理解。
三、认真传承、诲人不倦
 “薪火相传”篇学员笔记中看到常老师,东营、烟台各地奔波的向影,从“弟子练拳体悟及师父点评”可以看到常老师辛辣的点评。从中体现出常老师对传承的一分责任感。
一般人都想一口吃个胖子,希望像传奇故事里一个武功盖世的师父,一下子就把内力输送到自己身上。我负责任告诉你,第一是我不会,第二是我做不到。你除了刻苦努力没有别的办法。你和我学拳时间比较长,如果你稍微再刻苦点远不是今天这样。有人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果真的非靠在师父身边才能涨功夫,那就没有陈、杨、武、吴、孙派别的出现了。你们的体悟大多是套话,空话,似是而非,因为练得少,体会就少,就肤浅。心里想说的和表达的不一样,好比练拳,想着自己会怎样怎样,可是一上场练就面目全非。要想好只有一个字就是勤,勤能补拙,希望你做足“勤”字文章。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如何扬长避短?这正是太极拳研究的课题。发现自己的短板就要刻意去训练,不要只落在口头上。才子俊男的毛病就是一说懂,一学会,一离忘,夸夸其谈,就是不能试手。我不是说你,但提醒你注意。从你第一次到连云港来,我第一次到沈阳去,来来往往也有几个年头了,凭着你的年龄,体力,学识和交往的人群,你的拳学水平远不止是现在这样。过去我不便说你,现在你是我的徒弟,教不严师之惰!希望我们共同努力。
四、本门秘诀
多次提到认真、刻苦、用心
五、2016年年会上对各派太极分析得透,有关赵堡太极的传说第一次看到
六、是否加一副标题:常育德聊太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