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上古最重要的国家—夏朝(二)

 野评居士 2019-08-15

                       中国上古最重要的国家—夏朝(二)

    四、夏朝的疆域和国都

   (一)夏的疆域。夏的领土基本上就是夏时的九州之地。夏的疆域:西起如今的甘陕东南|、山西南部|、河南西南;东至河南、山东、直达大海;北起河北、辽宁;南到四川重庆东北、湖北南部。见夏疆域图:

   早在尧在位舜摄政时期,禹根据治水期间实地考察,提出了将原来的十二州划分为九州的建议,尧帝舜帝没有同意。禹帝即位后很快把十二州划分为九州,分别是:1、冀州,今山西南部、河北、辽宁西部(夹于右碣石入于海,三面距河,各州贡道必经之处);2、兖州,今山东西部、河南东南(浮于济、漯,达于河);3、青州,今泰山以东、山东半岛(浮于汶,达于济);4、徐州,今淮河以北之江苏、安徽、山东南部(浮于淮泗,达于河)5、扬州,今淮河以南之江苏、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沿于江,达于淮泗);6、荆州,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达于河)7、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山西东南,山东西南(浮于洛,达于河);8、梁州,今四川,陕西、甘肃南部 (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9、雍州,今陕西、重庆、甘肃、宁夏等一部(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

九州划定禹帝又根据皋陶的意见,认命了各州行政官员,官称为州牧。州下设郡,郡下设方国,方国之下为夷,夷下为察。禹帝又在全国修建了九条官道,打通了联通九州的道路,以便加强行政管理和经济交流,便利贡赋收缴。命名了九座名山:冀州太行山、兖州泰山、青州昆吾山、徐州鲁山、扬州茅山、荆州荆山、豫州崇山(嵩山)、梁州终南山、雍州崆峒山。

禹帝在位三年,九州所供之金(青铜)逐年积累,数量很大。于是比照轩辕黄帝功成铸鼎的故事。令各州根据规定重量用自贡的青铜铸鼎一个,并将本州的山川景色铸到鼎上。各州之鼎铸好后运达国都,称为九鼎并昭告天下,以示国家统一强盛和王权的神圣。九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九鼎在夏朝、商朝、周朝交替传承,一直保存在天子手中,谁掌有九鼎,谁就拥有了国家。因此才有楚王“问鼎中原”,毛遂“一言九鼎”的典故,才有秦武王嬴荡在洛阳举起九鼎中的雍州鼎,过力伤身,不治而亡的故事。

(二)夏朝的国都

夏后有国490年,历经十四世十七帝,国都迁徙多变,见表1:

由表1可见:夏朝的帝都前期主要是阳城、帝丘,后期主要是老丘、西河、斟鄩。这几个地方集中在河南洛阳周围即河洛地区。见下图:

1959年考古发现的二里头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据考证距今3800年至3500年,这一年限与夏朝的中后期极为吻合。近几年出土的大量陶器、青铜器、

玉器、漆器、绿松石器等等,和最早的围垣、官营手工业区、绿松石器作坊、青铜器冶炼作坊;以及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遗址、纵横交错的道路、大型祭祀场所等等。可以确定其是夏王朝都城之一,很可能是夏时的斟鄩。

考古还发现河南登封王城岗大小王城中的大城遗址,面积34.8万平方米,根据碳十四测定该城正好是河南龙山文化分期的第三期,即公元前2000年左右,恰好为夏朝建国早期,可能是夏朝最早的都城——阳城。

相信随着考古的深入,夏的都城会更加清晰的显现出来。

   五、夏朝文化与文字

  (一)造酒与饮酒。夏建国初年有人造出酒来献给禹帝,禹说:有了酒,酗酒误事闹事的人会很多,从今以后天下就不得安宁了。禹帝反对饮酒,但夏朝饮酒成风,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饮酒娱乐成为帝王乃至平民奴隶的喜好,当真是误国误民。

  (二)《连山易》引导下的祭祀活动。夏禹非常重视祭祀活动,治水期间每到一地,大家都要祭祀自然之神,请三神、河伯帮忙驱逐山妖水怪为治水扫清障碍。即位后更重视开展祭祀活动,祭山神,祭河伯,祭鬼神,祭祖宗。夏朝开展祭祀活动的依据是保存在贵族手中的《连山易》。《连山易》是远古炎帝烈山氏创立的,

它是继伏羲画八卦之后中国最早的易经,是夏独有的“夏易”。《连山易》开始只为占卜人们生产生活的前程祸福之用,后来扩展为占卜国家的大事,诸如帝王的承袭、战争的胜负等等。《连山易》创建之初只是一幅卦画,经过千年的不断完善,已是一部长达八万字的经典。值得庆幸的是这部易书至今尚在。中国古代,黄河流入豫州东部称为睢水,当地的居民称为睢人。夏末,睢人饱受战乱之苦,南迁至黔(贵州),成为现在的水(睢)族。《连山易》就保存在水族先生的手中,全书7.8万字(水族文),共六卷五十章,图文并茂。

(三)《夏历》与农事。禹帝重视国家的农事活动,因为当时农业经济是国家税赋的主要来源。于是夏朝设有掌管历法的部门和官员,在远古黄帝历、颛顼历基础上,定制了《夏历》。现今保存于世的《夏小正》就是夏历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传统农事历书。《夏历》一年十二个月,分为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以寅月为正月;一年又划分为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非常贴切,直至今日应在使用。

(四)夏朝的文字。夏朝是有文字的。夏商周三代的文字,属于一个体系,一脉相承,同根同源,都来自于黄帝时代的苍颉造字。没有夏朝的文字就没有商代的甲骨文、金文,也就没有周代的周篆。

 1、夏代的通俗文字。这种文字是刻符和象形的简单文字的发展。古文字学家马贺山提供了一块夏朝象牙文字残片和不同于商代甲骨上的文字,可作为夏代通俗文字的佐证:

夏朝败亡后,南迁的睢人后裔现在的水族人,保留着一种水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夏朝文字的遗存。二里头夏都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二十六个字符,其中有二十一个存在于水族文字之中。经水族先生指认这二十六个字符是一次祭祀活动的记录。水书也称反书,这种文字和甲骨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字义相反,故称反书。见水书、甲骨文 、汉字对照表:

2、夏篆。夏篆,是夏朝流传于贵族阶层的优美文字。见下图:

据说大禹在平定水患之后,在现今的湖南省衡山岣嵝峰上立下了七十七个字的石碑,是夏篆的代表,见下图:

马贺山潜心研究破译了石碑上的文字:承帝冢然,翼辅雝卫,灾洚矢发,沮洹往行,三河飞涌。北过冀而奠,姒若忘鸟。宿岳麗庭,昹溢酉祈,水庐弗长,往求永定。华岳泰衡,崇楚事衰,劳余神禋鬯曼吉徏南渎衍昌。衣则食备,万邦皆宁,疆无漾漭。意思是:受帝命冢宰答应,辅助舜帝治理雝水卫水。水灾降临,誓师出发。在沮水恒水之间奔忙。三河洪水泛滥,北过冀州而祭奠祖先神灵,姒忙于浚水忘记故乡鸟地。治水在外常宿高山庭院,用酒祭祀天地,祈望河水畅通不在外溢,水到房前不要再涨了,希望洪水平定。从华山到恒山再到泰山衡山,非常推崇有才智的人疏导河流,从此洪灾减少。平时治水之余以烟祭祀神灵,用芬芳的美酒以享神,神灵昭示迁徙大吉。南方的沟渠已经畅通,草木兴盛,丰衣足食,万邦安宁,从边疆到中原,再不见洪水泛滥。

夏篆是周篆的始祖。周武王伐商,打着“奉帝命复有夏”的旗号,灭商后,建周朝,恢复并且使用了夏朝的官方文字——夏篆。这就是周篆为什么与夏篆如此相似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