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道互补,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

 爬虫爱书 2019-08-15
儒道互补,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

这个世界为什么会乱?孔子认为是礼崩乐坏后,大家都不认可周礼了。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那老子怎么看呢?在他看来,世界这么坏不是因为礼崩乐坏,而是人们已经忘记天道了!

儒道互补,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

那么天的意志是什么呢?孔子的天是通人性的,是有德性的。孔子的天是有意识的、人格化的天。《论语》里面有上百人,讨论的事都跟人更有关系。而老子的天不一样了,他的天没有意识,也没有人格“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还由此推论出“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由于对“天”的解释不同,那救世药方当然也就不同。孔子就坚持“恢复周礼”,老子则认为要“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针对统治者而言,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认识到事物本身的规律,耐心等待客观条件的产生。等到时机成熟,就可以四两拨千斤。针对百姓而言,“不尚贤,使民不争”,就是说不要圣人,贤人,世界不太平是因为牛人太多,而且还坚信自己那一套能拯救天下。故吵来吵去,打来打去,结果天下大乱。假如大家都不当救世主,只为自己而活,天下就相安无事。

老子和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人,而孟子和庄子是战国时代的。战国比春秋更乱,战乱更频繁,老百姓连生命都没保障。孔子和老子还想着如何救世,但战国的许多人想的却是救自己。生存第一,人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活下去!

儒道互补,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

孟子和庄子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孟子在各国奔走呼吁,希望君主们能够施行仁政。但是,庄子却发现,这个乱世已经无药可救了,与其救世,不如自救。如何自救呢?逃离,远离世界,成为隐士。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鸟和小鸟,它们谁更幸福呢?庄子却要告诉我们,小鸟跟大鸟同样幸福。因为它们都自由而且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天然能力。幸福没有一套通用的客观标准来衡量,只要你在做你想做的事儿,而且你做到了你能做到的最好,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这够逍遥了吗?不,最高的境界、终极的逍遥,得彻底摆脱肉身的限制,跟天道融为一体。庄子的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万物在价值上与人都是平等的。

儒家和道家,一个入世,一个出世,这两种方案,让中国人在不同处境中进退自如。背后的原因就是儒家和道家对心灵的理解不一样。

儒家是中国人的生命本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积极进取而奋斗。但是,人生是无常的,天命有时候也是无可抗拒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有道家,退一步海阔天空,追求心灵的自由。几千年来,在儒道的共同影响下,构成了中国人心灵的两面,既有积极奋斗的一面,又有洒脱潇洒的另一面。儒道互补,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秘密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