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原传拓师刘皓天王家大院与时间“赛跑” 圣手传拓留住辉煌历史光影

 攒菁堂 2019-08-15

郑州+.jpg

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山西王家大院有着“中国民间故宫”、 “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称号,然而,这座灿烂辉煌的艺术宝库正在被时间风化。今年5月,王家大院拓印留史工程正式启动,来自中原的传拓师刘皓天带领团队,用纸墨和拓包,忠实记录下这些建筑艺术的原貌,让拓片向人们永久去诉说中华文明。

WBA0520190403C.jpg

WBA0320190704C.jpg

“华夏民居第一宅”里古老印刷术让游客连连惊叹

虽然天气炎热,但每天仍有众多游客来到位于山西灵石县的王家大院游览。

王家大院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依山就势而起,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是我国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是晋商大院的典范,其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都堪称中华一绝。

赞叹不已的同时,很多游客也被大院内正在进行的传拓活动吸引,争相围观、拍照。

“二龙捧福”、“鹤鹿同春”、“洪福齐天”……面对影壁、牌匾、雕窗等砖雕、石雕或木雕,覆上宣纸,调好墨色,只见一人右手用扑包沾墨落向纸面,力度适中,墨色匀称,不疾不徐,富有节奏——一张张拓片就这样在众人的惊叹中完成了。很多游客称赞他为“艺术大师”。

进行传拓的,正是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石传拓技艺”传承人刘皓天,今年5月1日起,受山西省灵石县相关单位委托,刘皓天携团队对王家大院展开为期5个月的拓印留史工程。

7.jpg

所谓传拓艺术,是人们对流传至今的古代铸刻在金属或石头上的文字、图形进行拓制和研究的古老艺术,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也是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三位一体的非物质传统文化高层次艺术门类,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王家大院建筑群渗透着浓郁的儒家思想,东方文化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据王家大院管理处主任秦彩焰介绍,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被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的紫禁城”的王家大院,艺术与历史是它最大的特色与成就,而本次的拓印留史工程,对当地文化振兴、文旅融合、文物保护、丰富馆藏等方面均做出重要贡献。

“艺术博物馆”考验的是传拓技艺

王家大院的传拓项目工程浩大、文物众多、耗时冗长,想要完美地用传拓复刻这座占地25万平方公里的“艺术博物馆”并非易事。

8.jpg

大院中藏有多处气势恢宏的文物瑰宝,比如被称为“天下第一壁”的元代鲤鱼跃龙门午壁,高7米,宽10余米的宏大面积,需要搭架子,爬上爬下,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像这样的大型文物在院中不在少数,传拓的难度可想而知。

自从入驻大院,刘皓天就处于亢奋状态,之前他所拓巨作10米高、8米宽的“山西沙峪摩崖造像”拓片,为业界称道。这次,他卯足了劲,要出精品。

10.jpg

王家大院被称为“三雕”艺术的宝库。步入王家大院,仿佛进入迷宫,又仿佛置身文化艺术的殿堂。融于整个建筑群的砖雕、木雕、石雕,匠心独具,典雅细腻,美观精巧,内涵丰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我国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不顾年迈,七次专程到王家大院考察研究,他称王家大院是“国宝、人类之宝、无价之宝”、“百来不厌,百看不厌”。

金石永寿,传之万年,皆以纸影摹拓,传之后世。正是因为对这座“艺术文物宝库”的强烈责任意识与保护意识,王家大院责任单位在选择拓印团队时严格把关,慎之又慎。他们知道,如果传拓工艺不精,盲目拓印很容易对艺术文物本身造成损伤,而传拓技艺越高则损伤越小。

11.jpg

“我们得对艺术文物负责,对历史文化负责,让专家放心。”王家大院责任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刘皓天传拓团队入驻以来的工作来看,无论是拓印的质量,还是对原有艺术文物的完善保护,都让他们“原本悬着的心放下了”,对圆满完成这次拓印工程,他们信心十足。

多年矢志不渝终获艺专技精

镂之金石,琢之盘盂,仍难以千古长存。而独属中国的传拓技艺,却以一纸一墨,让金石不朽。传拓,宛如千年前的传真术,复活历史的照相机。这一超越时空的艺术,不仅为物象留影,也为历史佐证,为文化传承。

12.jpg

汲古涵今,终有天成。80后刘皓天凭借自己过人的技艺,先后应邀为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省域汉画、碑刻、石窟、造像等完成大量传拓工作,其传拓作品曾数十次受邀参加全国金石传拓展,被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收藏。

技高名气大的背后,是他多年矢志不渝于金石传拓技艺传承。刘皓天自幼喜欢传统文化,大学期间,就读于郑州大学物理系他常去郑大北院历史系蹭课,“有一次正好讲到古代金石学,能把砖石器物上的雕刻拓到纸上,当时觉得太神奇了,完全被吸引。”从此,刘皓天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并钻研上了金石传拓。

13.jpg

2006年,刘皓天师从洛阳传拓大师裴建平精研技艺。“字口清晰、黑白分明、墨色均匀、墨不透纸、拓片完整”,这二十字传拓理念他刻骨铭心。他在“因碑用纸、因纸用墨、因碑施艺,因纸施拓,因天施拓”的传统操作经验上,结合“擦拓、扑拓、揉拓、点拓”等技法,既做到了传拓之拓片,用工精良、唯美,又使“因拓损碑”的程度降到了最低,把恩师的技艺发挥到极至。

不仅如此,刘皓天还研究在黑宣纸上金墨拓,不仅现出绝佳的立体感,又增添了金碧辉煌的肃穆感。他称之为金色立体效果拓,这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堪称引领传拓时代的方向。

14.jpg

从2013年至今,刘皓天活跃在全国很多省市的传拓现场,其拓作遍布大江南北。上海崇明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河北省邯郸市响堂山石窟风景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西五台山风景区等单位,都与他有过传拓项目的深度合作,每次都获得当地相关各界的高度认同,他也被专家及业内赋予“传拓圣手”之盛誉。

2019年2月,金石传拓技艺被列入郑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9.jpg

“三雕艺术”传拓受广泛关注

自从团队入驻王家大院以来,刘皓天收到不少来自全国各地同行的问候,更多的则是技艺交流讯息。

“但我实在是太忙了,每天都有工作进度,还要集中精力对每一步传拓精益求精,所以很多电话或信息我都没法及时回,等工程完工了我一定再给大家补上。”说到这些,刘皓天一脸歉意。

对王家大院进行传拓,不仅仅是刘皓天团队一件重大工程节点,而且在全国传拓界也是一件极有影响的事件。王家大院这个艺术宝库中,光“三雕艺术”的传拓难度、丰富性及成就,本身就是个让全国所有传拓人热议的话题。

15.jpg

而这些,正是刘皓天最拿手也最有信心的,多年来他通过长期研究实践,在高浮雕、圆雕等拓技方面进行了创新与探索,均取得很好的成效,不仅大大提高了拓片的资料价值,也最大程度保护了文物原物。十多年来,经他手传拓的汉画、碑刻、石窟、造像等文物难以计数,为很多文物留下了珍贵的拓片资料。

言不必多,功夫全在手上,这是传拓界流传至广的行话。刘皓天做事不喜欢话多,一旦手持上墨拓包,便进入忘我入神状态。据其介绍,传拓看似容易,却大有学问,金石拓片最大的魅力,就是它清晰完整、生动真实的再现了古代的文化艺术,“活脱脱一部中华古代‘复制术’”。传拓艺术既保存了文献资料,又留存了纹饰、造像、文字的形态,为书法、绘画、雕塑等的研究,提供了原大的文物实物的信息资料,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保护和研究文化遗存的极其重要的技术手段。

0429_1.jpg

“我们传拓的是文物、是历史文化,既便是技高,也马虎不得,追求完美是对历史的尊重,我要让我的每一张拓片都充满着这座艺术宝库的艺术文化韵味,让观者领略古代艺术和传拓艺术的魅力的同时,也能强烈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刘皓天的金石传拓技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从技法上,刘皓天无不追本溯源,拓作体现了“气韵生动、道法自然”的传统艺术美学法则,而从艺境层面,他则追求“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象”境遇。很多专家与同行对他“游于艺”通乎“志于道”的传拓技艺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金石传拓文化大家贾文忠赞其“传拓技法精湛,笔墨精神,象物微妙,气息古雅,迥非当下常俗之所习见”。

镌墨金石古韵,传拓千秋物语。“能为国宝重器留影,感到肩上责任很重。”刘皓天说,王家大院拓印工程是他的非遗传承、技艺展现走向全国的里程碑,没有理由不拓好每一张拓片。

“此生只会钟情和专注于传拓,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复活’更多文物和建筑,创造一个又一个传拓精品工程,让更多中国优秀文物文化真正‘活’起来。” 刘皓天充满宗教般的虔诚说道。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实习生 林香元 文/图

编辑:陶莎

统筹:黄修成

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