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文化《菜根谭》:时常反思,保持警觉之心,避免成为欲望的傀儡

 静净平安 2019-08-15

有些人在生活中做事的时候,缺乏了一种时常自省的心态,做一件事情总会麻木于其中,深陷其中的时候无法自拔,在这个过程中意识不到对错,更缺少了警醒之心。

人生在于不断的完善自我,更在于在奋进的一个过程中,提防自己的言行有失偏颇,心中保持一份警觉。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国学智慧:啄食之翼,善惊畏而迅 飞,常虞击捕之奄及;涉境之心,宜憬觉而疾止,须防流宕之忘归。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正在啄食食物的小鸟,通常会因为恐惧而迅速的飞走,因为他们害怕被人捉住。我们处在某一种环境之内,内心应该保持一份警觉,随时准备离开,要防备因为过于放纵自己,而忘了回去。

我们每个人做事的时候,都要思考当下的事情做的是否正确,如果稍有不对,就要立刻住手,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我们举一个例子,很多人犯错误的时候,通常会在两种状态之下产生。

一:忽然之间的错误。

就是在某一个阶段,突然产生了一个不好的想法,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错的,按照这个错误的想法行进下去,犯了一个不可挽回的错误。

二:麻木状态下的错误。

这一种错误是在麻木的状态下产生,就是说,是在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接受误区思维的一个过程中产生的。

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之下,第一次有提防之心,但是时间久了,逐渐的麻木了,犯错也无所谓了。

而我们今天所提出的智慧,就是针对于第二种状态,在我们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考虑一下这样做是否是对的,如果稍有不对就要立刻把手,不要被当时的一些与私欲占据了自己的内心,以免造成更大的一个损失。

那么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下,很多人有一些不知所措,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对错的标准是什么?

其实,对错的标准可以分为两个

  1. 有没有触碰别人的利益和底线

很多人的错误,都喜欢建立在别人的利益之上,甚至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这一些事情不用考虑,一定是错的。

如果你的事情触碰了别人的利益和底线,那就是有违道德,那就要及时制止。

2. 有没有触碰自己的良知?

有一些人在生活中做事的时候,错就错在,他没有考虑自己的良知之上,只考虑利益,只考虑自己想不想去做,没有考虑这件事情是不是泯灭自己的良知。

人生糟糕的一个开始,就是从良知的彻底泯灭开始的。

比如说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已经触碰了道德底线,已经触碰了自己的良知,但是无所谓,后来又去做。时间久了之后,良知彻底丧失,这样的一个人也是没救了。

所以说在最初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要考虑有没有触碰自己的良知,如果有那就及时制止,这就是正确的一个态度。

人生不需要一味地向利益去看,要尊重自己的底线,尊重自己的良知,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