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暑期的课程快结束了,大部分同学的楷书写的有一定模样。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学生和家长共同担心的问题是:练了楷书,写不快了;最重要的是,一快,就不会用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又该怎么办呢? 待我分步解答。 第一,是不是楷书就写不快呢? 非也!!当然相对于行书、草书(完全不实用)来讲是慢一些。但是如果你熟练掌握,楷书也是可以书写的很快的。更何况楷书与行书并没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分界线,书写时略微减省一下顿笔、增加一些连贯,速度就会有大的飞跃。 元朝书家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赵孟頫所写碑版甚多,圆转遒丽,世称“赵体”。相传他能日作楷书万字,“下笔神速如风雨”。要知道,人家老赵用的可是毛笔,咱们硬笔可以写得更快。 第二,为什么我就写不快呢? 从书法的角度讲:楷书并非是像一般人认为的“一笔一划、提按顿转、按部就班”。因为楷书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相互呼应、连贯的。在临帖之时,一定要多观察各个笔画的起始、收转,注意观察各个笔画的行笔趋势,做到“笔断意连”。上面举例的赵体楷书,就具有强烈的连贯性。好多同学书写不快往往是因为临帖时过分注意单个笔画而忽视了整体的结构以及笔画关系。当然最重要的是你写得不够熟练。 从生物学的角度讲:练习书法写好字,不过是一种大脑记忆强化了后形成的肌肉习惯性记忆。人体的肌肉是具有记忆效应的,但是获得记忆的速度十分缓慢,一旦获得,其遗忘的速度也十分缓慢。比如某个同学的错误的执笔方法就是他大量重复而形成肌肉记忆的结果,这个动作虽然错误,想要改变却十分困难。咱们临帖之时用眼睛看的“观察读帖”是大脑对视觉符号的记忆,书写这些笔画的精细动作属于运动性的记忆。视觉符号记忆遗忘速度较快,而运动记忆遗忘速度较慢,甚至终生不忘。咱们强调练字要坚持,就是要形成一种强大的综合记忆效应。你之所以写不快,是因为这种记忆不够强大,还不能够取代你原来的书写习惯,也就是说后来练字的这种运动记忆还没有牢固、没有完全形成。所以速度有障碍。 如果我们上升到几何学的高度:书法中的笔画不过是曲线和直线的关系。曲线往往包括直线、折线、线段、圆弧等,任何一条曲线都是由直线或线段扭曲变形而致。好多同学字写不好是因为习惯把每个笔画直线化(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忽视了曲线组合带来的书法美感。直线给我们的感觉刚劲猛锐,曲线则温柔圆美。 书法是什么?在几何层面,书法就是线条的曲与直、粗与细(当然毛笔书法还有墨色浓淡干湿等等)、加上线条的交错碰撞出各种几何图形共同组成的平面二维图像。所以说“写不好”,是因为线条的曲与直出了问题(也就是笔画)或者是交错的空间(结构)出了问题。所以写不快,是因为你对每条线的具体位置、起始收转坐标、长度、弧度、粗细没有精确地数据。 第三,那该怎么办? 一是要看准写准,做到扔了字帖还能写准写好; 二是要坚持运用,练就是为了用; 三是不断提高、强化记忆、提高水准。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每天进步一点、每周进步一点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今天不走,明天跑着都追不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