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酷热,是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是多雨多湿的时节,夏天过重的湿气会损伤脾胃功能,出现“湿邪伤脾、湿邪困脾”等病症,所以盛夏季节人们常常会自觉没有胃口,头身重,少气乏力。云南省中医医院肿瘤科专家吴继萍表示,立夏到立秋的这段时期,正是“醒脾”的关键时期。 炎炎夏日湿邪难缠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根本,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脾喜燥恶湿,喜暖爱芳香,易被湿邪所困。中医认为致病的邪气有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在这 “六淫邪气”中,湿邪最为难除,湿邪最易到处流窜,可以停留在人体的任何部位,所以湿邪致病复杂、缠绵、难治。湿邪又有外湿和内湿之别,外湿是由于居住地潮湿或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等外来水湿之邪入侵人体,困遏脾气,致脾阳不振;内湿则是脾气虚弱,内生湿邪,致湿邪困阻中焦脾胃,出现脾气 不得上升(正常脾气宜升不能降)而致病。 因此,在炎热潮湿的夏天,补脾很重要,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夏“醒脾”。《中医大辞典》云:“醒脾就是用芳香化湿健脾的药物,祛除湿邪,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运化无力的病症。” 补益脾气驱逐湿邪 中医祛除湿困脾胃的方法是“化湿醒脾”或“化湿悦脾”。化湿的中药大都性味辛温,归入脾胃,药性偏于温燥,气味芳香,又称为“芳香化湿药”。这类药物具有醒悦脾胃,宣化湿浊,使脾胃康健的功效。常用的化湿中药有: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草果、木香、陈皮、厚朴、苏梗、党参、白术、茯 苓、薏苡仁、山药、生姜、大枣、炙甘草等。 除了中药以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补益脾气的食材。吴继萍提醒:夏季宜食用性味甘平或甘温或苦味的食品,慎食寒凉或味厚滋腻之物品,这类食物易损伤、阻碍脾胃运化功能。甘味食物如马铃薯、南瓜、玉米、黄豆、红薯、赤小豆、绿豆、冬瓜、香菇、山药、栗子、薏仁米、大枣、藕、胡萝卜、 扁豆、豇豆,肉类如牛肉、狗肉、乌鸡等。 |
|
来自: 昵称o5htyfHT > 《药食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