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隆平去国外育种,可对方负责人以貌取人,竟将中国神农认错

 历史解密坊 2019-08-16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之父,又被称为中国神农,可以说他是一位自带光环的大科学家,不少没见过他的人,都会在心中将其想象成方脸背头,鼻梁上还卡着高度的近视镜的的模样。袁隆平院士的样貌却与之恰恰相反,他只是一副朴实农民的样貌,而他特殊的样貌还曾经让他遇到了一个大“尴尬”。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我们都知道,大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食物,虽然欧洲大多数国家以面包为主食,却依然靠着大米的出口赚取外快,正是这个原因,全世界国家都将水稻种植列为头等大事。
在西欧有一家公司显得尤为显眼,它便是“圆环种子公司”,其主要经营的项目,就是为全世界国家提供各种农作物种子,并在各国所产出的粮食收益中抽取利润。
1973年时,袁隆平院士带领着自己的科研团队,终于攻克了水稻三系配套的难题,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在高产的杂交水稻培植成功后,世界都为之震惊,并纷纷赞叹中国人“实在是太厉害了”。

欧洲圆环种子公司对此十分关注,决定向我国请教水稻技术,并力邀袁隆平院士前往公司进行技术支持。我国农业科技相关部门也十分慷慨,为圆环种子公司提供了杂交水稻种子样品各0.5公斤,并派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前往圆环种子公司总部莅临指导。
袁隆平院士听到消息后,兴奋得一夜没有合眼,他所高兴的是,自己团队培植出的“杂交水稻”受到了国际认可,而这项认可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誉,而是整个国家的光荣。
第二天清早,袁隆平开始收拾行李,在妻子的百般叮嘱之下,他与自己的助手陈一吾、杜慎余一道前往机场,踏上了飞往欧洲圆环种子公司的飞机。

经过10多个小时的飞行,飞机终于降落在指定机场。在三人走下飞机时,欧洲圆环公司的接机人员早就围拢过来,领队的人名叫威尔斯,他对袁隆平院士等人的到来感到十分高兴,并与三人同时握手致意。
可奇怪的一幕却发生了,威尔斯在与袁隆平礼貌性的握手完毕后,便紧紧搂住个子高高,风度翩翩的陈一吾先生,并用生硬的汉语说道:“尊敬的袁隆平先生,我们非常欢迎您的到来,并诚挚感谢您的指导”。威尔斯说完,袁隆平不由得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陈一吾为了缓解尴尬,便向袁隆平打趣道:“人家都说你老袁是“刚果布”(袁老的绰号,形容袁老皮肤黑),我有那么黑吗?”,他拉过威尔斯,介绍道:“这才是我们的袁隆平院士,我们是他的助手”。

威尔斯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便再次向袁隆平院士亲切鞠躬,并说道:“很抱歉,很抱歉,你好,袁隆平先生”。原来威尔斯的汉语知识水平有限,刚才的一大串话语也是临时练习的,在尴尬之后,他居然把原来刚学的汉语忘记了。
事后曾有记者采访威尔斯,威尔斯表现得很直率,因为在他的印象中,中国的科学家应该是“戴着方框眼睛,手持科学文件,一身书生气”的形象,陈一吾先生正好符合这种外貌特征,而袁隆平院士的模样却是又黑又瘦,更像是中国一位普通的朴实农民形象,因此他才会“以貌取人”,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威尔斯其实不知道,袁隆平院士的“黑”与“瘦”并非是天生的,而是整日徘徊在稻田中进行科学研究的结果,多年的奔波与辛劳,才让其变成了一位又黑又瘦的中年人,这也是袁隆平院士被取绰号“刚果布”的原因。
在袁隆平院士及助手的帮助下,圆环种子公司也完成了杂交水稻的育种任务,威尔斯为了感谢袁隆平帮他解决了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在袁隆平院士三人登上回国的飞机前,威尔斯紧紧的抱住袁隆平,并与其亲切合影留念,接着他风趣地说道:“亲爱的袁隆平先生,欢迎您下次再来,我记住了你的模样,以后再也不会认错了”,说罢几个人哈哈大笑起来。

在小编看来,威尔斯的“失误”,其实也是对袁隆平院士的一种间接肯定,正是在袁隆平院士以及一系列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才让我国的各项科学技术走向了世界前端,而“东方魔稻”在我国研制培育成功后,同时,它也成为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宝贵财富。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