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腥草:盘馐野味当含香

 休休有容2012 2019-08-16

鱼腥草,最初就是在田埂旁漫无目的生长的野草,原始的叫法之一是蕺菜。“蕺”这个字,读音同“脊”。上溯1800多年,就有人吃蕺菜。《吴越春秋》里说,“越王从尝粪恶之后,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乱其气”。岑草也就是蕺菜众多别名当中的一个。过去人们只有凶年收成恶劣的时候,才会去湿地里挖这种看上去像茅根的野菜来吃。它的长相,贾思勰讲得很简略,“紫色,有藤”。紫色的叶子是心形的,藤则是白色的。

野菜也有春天

汉代时,张衡的《南都赋》里,也有蕺菜的一席之地:“若其园囿,则有蓼蕺蘘荷。”想来张衡的年代,它在南阳人的餐桌上或许也是常客。如今吴越之地已不再吃这种东西了,倒是西南人民喜欢把它当作日常蔬菜吃,甘之如饴。在西南,蕺菜没有风雅的名字,没有国仇家恨的记忆,就叫作“折耳根”。倒是它的另外一些名字,要么符合它的气味,“其叶腥气,故俗称鱼腥草”(《本草纲目》);要么符合它叶子的形状,如“猪鼻孔”。

叶子与根茎各有其功

云南和贵州的人们喜欢吃鱼腥草的根茎,认为它清热去火,把它当作吃饭时的重要配料,洗干净后切小段,拌在米粉、肠旺面、糯米饭、情人豆腐等食品中食用。四川和重庆的人们则很喜欢吃鱼腥草的叶子,认为只有叶子才能发挥它最大的药效,是美容、延缓衰老、预防多种疾病的保健佳品,也是治疗各种炎症和慢性病的良药。

生吃熟吃大不同

若是调理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如风热感冒、疱疹等,又能接受新鲜鱼腥草的气味,以生吃鱼腥草为好,一般是以颜色稍浅的嫩鱼腥草为佳,用盐把水分杀出来,然后加上辣椒油等调味凉拌,当性寒的鱼腥草遇见性热的辣椒,两者结合,可取长补短。不习惯生吃的人,也可熟吃,这种吃法适合偏老的鱼腥草,蒸熟后的鱼腥草粉粉的,易嚼易吞咽,但加热后的鱼腥草疗效不如生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