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一座古墓出现“S”形符号,专家鉴定后说:司马迁错了2000年

 泊木沐 2019-08-16

导读: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的省会,是华南地区第一大城市,如果穿越两千年时光,回到秦汉时期,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番禺。根据《史记》记载,“番禺”第一次出现是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是岭南一个非常重要的县名。到了西汉时期,番禺还曾做过南越国的都城。

在广州市的闹市区,有一座越秀山,两千多年前这里曾是广州的最高峰。相传,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听人说越秀山上经常会有紫云黄气出现,风水师认为是天子气,于是秦始皇派军队将越秀山挖断,形成了两座独立的小山岗,西面的小山岗因为外形好比一头大象,因此被称为象岗。

上世纪八十年代,施工队要在象岗上修建大楼,在平整地基的时候,意外炸出了很多大石板,透过缝隙向下看,里面深不见底。现场有人猜测是藏宝洞,也有人说是防空洞,就在工人想要下去一探究竟时,项目负责人立刻将情况上报了有关部门。

广州市文物部门接到消息后,立刻派考古队赶到现场查看。考古队员回忆说,当时他们赶到现场,发现一些排列整齐的大石板,透过缝隙向里望去,借着手电光看到很多陶器、铁器,他们判断这是一座古墓。

驱散围观群众之后,考古队派了一名队员从石板缝隙下去查看情况,发现古墓由侧室、墓道、走廊、主墓室组成,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墓主人的身份绝非一般。从墓葬形制和几件随葬品的特征,考古队初步判断这是一座秦汉时期的大型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考古队分析,这座大墓深埋于17米的山腹中,并且全部用巨石修建,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当时能够修建如此规模的陵墓,墓主人的身份一定是王侯一级。秦汉时期,岭南地区一直是南越国的统治范围,有的人开始猜测,象岗大墓会不会就是南越国开国皇帝赵佗的陵墓呢?

为了尽快揭开这些谜团,考古队立刻对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根据墓室的结构,考古人员决定用揭顶盖的方法进入墓葬的前室。经过清理,前室中并没有发现太多的文物,不过接下来清理耳室的时候,考古队有了惊人的发现。

一位队员在清理一件青铜器时,在上面发现了“文帝九年乐府工造”的铭文。据史料记载,南越国一共存在93年,其中第二位国王(赵佗称帝后不久,即向汉朝称臣,被封为南越王)赵胡称作文帝,他是开国皇帝赵佗的孙子。

墓葬中的诸多信息都显示,这座大墓的主人就是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胡。可紧接着在墓主人尸骨旁出土的一枚印章,再次让墓主人的身份变得扑朔迷离了……

原来,考古队员在清理墓主人尸骨的时候,在腐烂的衣服中,发现了一枚金印,它的印纽被做成了特殊的“S”形符号,清理掉上面的泥土后,印章上出现了“赵眜”两个篆体字。按照《史记》和《汉书》记载,南越国第二位国王文帝名叫赵胡,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南越国有一位名叫赵眜的国王。那么这个赵眜会是谁呢?

对于南越国第二位国王文帝名字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中,太史公记载这位国王的名字是“赵胡”,而之后的两千多年间,所有史料基本都延用了司马迁的记载。但是南越国虽然向汉朝称臣,却很少往来,会不会是司马迁将他的名字记错了呢?

为了弄清楚这件事情,考古队收集了一些墓主人的遗骨,送到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北等单位进行医学测定,确认墓主人死亡时的年龄是40岁左右,这与史料中记载的南越文帝赵胡的年龄相符。

通过考古发掘、史料查证和现代医学实验,考古专家最终确认,象岗大墓的墓主人就是南越国的第二代国君、南越文帝,不过他的名字并不是《史记》中记载的赵胡,而是“赵眜”。考古专家介绍说,太史公司马迁写的《史记》,是史学界公认的最严谨的一部正史,所以很少有人质疑,这才导致南越文帝错误的名字被用了2000多年,也无人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