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订阅大地文化遗产 活化遗产丨融合文旅丨服务生活 随着城市规划逐步完成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的转型,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存量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更新越来越受到重视。历史文化街区不仅饱含丰富的公共历史文化资源,而且其所处的地理区位往往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逐步成为社会资本竞相投资的对象。
政府主导 南锣鼓巷 我国早期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通常由政府主导,政府主要责任包含历史建筑的修缮维护、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和公共设施的修建,同时负责房屋产权整理、老旧危房拆除重建以及原住居民的搬迁安置。这种模式中,政府在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历史街区的开发规划,进行招商引资,推动历史街区的旅游经营,同时负责协调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如:南锣鼓巷 『开发主体』:政府主导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全长786米,占地0.88平方公里,共有院落873个,20世纪90年代成为酒吧一条街。 2018年十一当天,游客量超过18万人次,正常承载量上限只有1.7万人。 『现状业态』: 商户自主提升,商会自治协调。 非遗店铺免租金,收益分成。 图1 北京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 市场主导 上海新天地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现状下,历史文化街区往往位于城市最繁荣的核心地区,条件优越,这对某些开发商来说具有诱人的开发魅力。于是“历史文化街区 文化商业地产”迅速成为社会资本关注的蓝海领域。这种模式中,市场主导作为项目开发主体,开发资金主要由企业投入,由企业进行规划开发,宣传推广以及经营管理等,在历史街区建设完成之后,企业可通过出让建筑产权获得收益,也可以通过自主经营获得收益。 如:上海新天地 简介: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是一个展现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 商业形态比例:42%集中式商业+58%商铺。 积极寻找合作,优化融资渠道。 只租不售,经营者和管理者分离,招租对象均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品牌。 图2 上海新天地历史文化街区 公众参与 上海田子坊 随着公民意识觉醒、媒体监督,自上而下的规划方式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的内在活力逐步消失,公众要求参与到规划当中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全过程也与居民息息相关。“居民自助”、“公众参与”以及“自下而上”等模式逐渐登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历史舞台。这种模式下,街区往往没有统一规划,自由生长,形成街区建筑形式和业态的多样性,并且这种多样性遗址处于自然选择的不断变化中,这种变化往往能使得历史街区更加充满活力。 如:上海田子坊 『开发主体』:居民自助 田子坊位于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原是上世纪3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占地面积7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米。街区形成于1920年代,保存了目前上海所剩不多的典型里弄建筑格局,是上海历史街区中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类型最为丰富的社区之一。 2019年五一,田子坊瞬时入坊客流超5000人次的最大限值,当天累计接待客流6.5万人次。 以艺术创作和创意设计公司为主,餐饮、特色工艺品、服饰商铺为辅。 政府出资改善基础设施为前提,租户投资为主体,租户投资改造厂房或民宅为主体。 “政府 居民 管理公司 租户”四方博弈,共赢发展。居民持有产权并自行进行操作和租赁,专业管理公司统一管理和服务,搭建业主和租户沟通桥梁,政府在宏观政策上进行指导和扶持,租户通过自己创意提升老区旧貌。 图3 上海田子坊历史文化街区 |
|
来自: 罗龙2dn3mwx2gz > 《历史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