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哥窑的金丝于铁线 金丝---开片细碎的黄色线路。 铁线---开片中较大的黑色纹路。 金丝铁线-----又叫“文武片”,是形容开片大小术语。 金丝铁线,是烧制过程中膨胀系数不同造成的,虽是缺陷,但确异常美丽,也成了他的一种特征。经常出现炸裂声音。 古法制作中,出窑冷却后,直接搁入炭黑水中,现在直接搁进墨汁里,形成大块的黑开片,非常清晰。其中的细小开片,因间隙过小,颜色进不去,时间一长,气体进去以后,会氧化成黄色。 哥窑传说: 兄弟两个,章生一、章生二造青瓷,各有所成。哥哥瓷器卖得好,弟弟心生妒意,就抓了一把黏土搁在釉缸里,这样开窑后就会使釉面开裂。本来开裂了是个缺陷,没想到被推到极高的地位,反而卖得更好了。 黑胎宋哥窑宋元时期:哥窑的基本特征是(1)黑胎;(2)紫口铁足;(3)金丝铁线;(4)宋代器型;(5)气泡之密似攒珠;(6)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为粉青、月白、灰青、青黄多种。 基本特征是:(1)深灰、浅灰、土黄等胎色;(2)紫口铁足;(3)金丝铁线;(4)宋代器型;(5)气泡之密似攒珠;(6)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为粉青、月白、灰青、青黄多种。 元代瓷器普遍比较粗糙,瓷胎一般厚重而疏松。缺乏宋哥那种开片自然明快、井然有序的效果。器物的器型较少,主要有鼎炉、鱼耳炉、盘和胆瓶等。 明初仿哥窑瓷与元代雷同,其釉面同上,颇具南京明故宫、凤阳明皇陵等处遗存的明初青白瓷砖瓦之风貌。 永乐时期的仿哥窑,胎白轻薄,釉肥洁白光润,片纹开裂较大,为景德镇御窑厂的新作品。 明代仿宋名窑瓷器主要集中在宣德、成化两朝。 胎质酥松,色灰黄,没有“紫口铁足”特征,口沿不呈现“紫口”现象,足底呈酱紫色。 仿哥窑器多为白釉,常有自然开裂纹片。见江苏省溧水县窖藏出土的梅瓶,仍具宣德器之风格。 御窑厂的仿哥窑产品比较独特,少有大件。胎质白细而坚,釉质肥厚晶莹,光泽较强。釉色有天青、粉青、翠青、月白和黄色。 水平极高,有些仿器曾经被当作真品。这一时期的仿哥窑,与宋哥窑相比,胎体略显厚重。工艺装饰采用露胎黑铁色印花兽面、蕉叶纹、耳饰及剔、雕花卉,比较新颖。 其他时期作品赏析 明万历时期仿哥窑 一切相遇都是美好 就像我和你 投稿邮箱:26728732@qq.com 图文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借此向创作者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