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9000字,干货在后半段,需耐心阅读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前段日子与一友人提及这个话题,但由于词不达意或者是本身自己对择偶这方面的思考也不够深,导致当时的谈论不欢而散。借着这段时间的反思,与深层次的思考,对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一个总结。 择偶,顾名思义,选择终身伴偶,其目的更侧重于长久生活或陪伴。也就是说,择偶是一项长远规划行为,这是与恋爱行为是有很大区别的。恋爱可以因为两情相悦,相处愉快,而可以不去谈'硬条件'(物质、基因、权力等)或'软条件'(性格、爱好、追求等)。恋爱侧重于情感上的愉悦,而择偶则侧重于生活上的衡量。 在择偶的过程中,就像一场博弈的交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筹码,也有各自不同欲求的筹码。每位个体都想以最小的筹码换取最大的的筹码,所以这场在人类历史中永不谢幕的博弈中,伪装与谎言是不曾间断的旋律,欺诈总是在不断上演。 从人类长达230万年的历史去看,择偶的演化存在一个巨大的转择点。在漫漫人类历史中,人类长期都处于母系社会的统治中。母系社会时代,是采集者的时代,那时的人类先祖日常食物来源,70%~90%依靠采集果蔬菌虫来生活(是的,虫子在采集者们的眼中,可是最容易获得的蛋白质来源),而狩猎的方式获得野兽基本还是少数。担当采集者角色通常都是女性,而男性通常是担当守卫者与狩猎者[部落常常会遭受野兽的侵袭与其他部落的偷袭]。 3-1 论择偶·女权时代 在采集者时代或者说母系社会时代中,繁衍的方式一般为群居杂交,这与目前大多数猴科类相同。在此采集者阶段时期,通常一位女性人类会找三位或以上(或者说主要三种类型)的男性人类作为配偶。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地位崇高的,通常年纪比较大,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关系,提供子女的安全环境;(在许多动物中,杀死他人的后代来增加自己后代繁衍的机会屡见不鲜) 2.体格强壮/善于狩猎的,在采集者时代时期,肉类是比较珍贵的食物。尤其是在早期时,人类食腐也是常有的事。如果有一位擅长狩猎的父权投资,无疑可以提高子女的营养摄入; 3.温柔体贴的,能给予女性更多时间陪伴和养育子女,减轻母亲一方的养育压力。 在母系社会时期,父权通常是不确定的,但也有一定的概率性,所以那些男性对与自己发生关系的子女也会进行照顾。由于存在着血缘传承可能性,各方父亲也会将这位子女当作自己的子女来看待。虽然父权常常是不确定的,而母权的非常确定的,所以舅舅/姨妈是亲属关系是确定的。由于这样血缘关系,即便是时隔万年,很多地方还流传着‘舅舅最大’的风俗传统。 由于人类女性并不是所有时间段都能受孕,存在一个排卵期,所以人类女性在一点程度上是可以选择父亲人选的。在母系社会时代,通常情况下,人类女性会优先选择基因优秀的男性作为繁衍对象。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在易孕期寻找优秀基因的,在安全期找其他类型男性增加父亲亲代投资。因为从基因传承去看,优秀的涉猎技巧与人际关系是不容易传承的,而优秀的基因是易于传承的。这里涉及到基因的自私性,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基因都在追求各自存世的最长时间。一个基因并不会因为某个个体的死亡而消亡,它往往还存在于其个体的后代中。人类的基因是更加复杂的基因组,其基因的自私性的出现则是早早出现在人类出现之前。 由于基因控制着人类的行为,寻找优秀基因的携带者以此传承是每个物种难以逃避的本能追求[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这一点都是一样]。甚至还有一个典故成语”东食西宿“:齐国有户人家有个女儿,有两家人来求婚。东家的男子长得丑陋但是家境富裕,西家的男子容貌美但是家里很贫穷。父母犹豫不能决定,就询问他们的女儿:“你来决定你嫁给谁,(你)要是难于亲口指明,不用指明表白,就将一只胳膊袒露出来,让我们知道你的意思。” 女儿就袒露出两只胳膊。父母亲感到奇怪就问她原因。女儿说:“(我)想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宿。” 在母系社会中,男性人类择偶的权利是微乎极微的,这与目前大多数雄性动物是一样的,当然也是由于子女的抚养通常由母亲来承担有着极大关系。反观一些一夫一妻制的动物中,雄性对伴侣的选择就显得尤为谨慎了。例如黑颈天鹅是世界上感情最专一的动物之一,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很多天鹅宁可孤独终老也不随便找个配偶了事,一旦结成连理夫妻非常恩爱,出双入对,相伴一生,他们一起觅食、休息、戏水,甚至在迁徙的途中,也前后照应从不分离;如果一只不幸死去,另一只会终日抑郁哀鸣,宁可孤单寂寞也不再另觅伴侣。黑颈天鹅非常顾家,双方共同抚养后代,所有禽类都是带自己的孩子跟在身旁游水,而只有黑颈天鹅是把宝宝驮在背上的,对小天鹅们疼爱有加。 在主要由雌性抚养后代的案例中,雄性扮演的角色通常是吸引者/追求者。例如强健的体格、精致的羽毛、悦耳的声音等等,雌性则在其中选择最优的一个或者几个选择繁衍。在漫漫进化史中,雌性对雄性的某些偏好,无疑决定了雄性的遗传特征[如孔雀越来越华丽的尾屏]。当然,雄性对雌性的偏好,也对雌性的遗传特征有着明显的影响[如一白遮百丑]。 3-2 论择偶·男权时代 既然上文提到过,人类择偶的演化是存在一个巨大转折点的,那么这个转折点是什么呢?这个转折点就是约一万年前农耕时代的来临,农业时代不仅仅改变了择偶的方式,更多的还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社会形态、文化发展、宗教信仰。[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尤瓦尔·赫拉力的《人类简史》]为什么农耕时代之后,人类择偶环境一下子发生了转变呢?主要还是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我们知道农耕时代之后,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来源从采集转变成了种植收获的农作物。当然,这一转变也是因为当时地球气候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逐渐变得干燥,导致大量的森林退化,只留下大量的草地。以往随手可得的果实变得难以搜寻,在丛林中游荡的人类先祖不得不开始学习下地耕种。 然而农作物的产量除了耕种的好坏,以及后天的辛勤照顾外,最关键的还是土地的数量和质量。起初由于人类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大片的土地等待着人类先祖们去开发。但是到了后来,粮食的明显增长导致的人口数量暴增,使土地开始变成稀缺资源。于是,战争便登陆进入人类的历史舞台。战争,无疑是男性的优势领域;此外,在耕种劳作中,高强度的体力与耐力维持,是女性难以与男性比肩的[男耕女织]。自此之后,母系社会下的女权时代逐渐进入落幕,男权时代开始崛起。 随着农耕时代带来粮食的富余,使人类先祖开始有了遗产的理念。将富余的资产[土地、粮食、工具、货币、权力等]传给自己的子嗣无疑最恰当不过的理念,然而母权时代留下的群居杂交制,使这些男性先祖无法确定是不是自己的子嗣[那时可没遗传鉴定 随着农耕时代的到来,母权社会转向父权社会,女性对男性便无法再那么挑剔。甚至还有一句俗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充分显示了当时男女不平等的择偶地位。我们可以从当时媒婆说媒的几大要点来窥探当时男性在择偶上有哪些偏好。 1.XX家的黄花闺女。(在没有亲子鉴定的古代,女性处子的身份是亲代传承最佳证明。若是迎娶寡妇,则在当时被认为是没能力的表现) 2.年轻貌美。(年轻是一个关键的暗示,因为女性在20岁之后,繁衍价值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在华夏民族的传统意识中,多子=多福。而相貌出众,则可以窥见一个人的健康水平以及良好基因。在古代中国,女性往往在16岁之后就出嫁了。) 3.温柔淑良,持家有方。(与这样的女性组成家庭,无疑更容易和谐美满,显露出广大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想象) 4.屁股大好生养。(这句话着实不想提,确实很俗气。但这却实际暴露出男性对女性身材美的一种需求,国际目前普便比较公认评价身材美采用的是臀腰比。臀腰比=0.7被认为是最佳的比例,另外一方面也是多子多福追求的体现。)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在中国历史中还出现过“三寸金莲”这一种畸形的审美趣味。起初是起源于宋代宫廷,后被达官贵人以及普通民众所效仿。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欧洲大陆,则流行着束腰,其对女性身体健康的影响比裹足有过之而不及。总体而言,男权时代择偶史充满了对女性的压迫与玩味,是不公平与不道德的。 3-3 论择偶·平权时代 随着蒸汽时代带来的工业革命,以及两场世界大战造成的男性人口极速下降。女性开始逐渐走出家庭生活,进入工厂生产的大队伍,从而获得经济来源。与此同时,人权思想的普及,女性开始反思之前的不平等地位。女性对男女平权的诉求与呐喊,从法国开始如燎原之势,席卷全球。中国女权思想的兴起相对要晚一些(19世纪末),代表人物有秋瑾、唐群英等人。关于女权运动,其中有着非常多慷慨激昂的故事,本文不作赘述,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行搜寻阅览。不过也正是有了这些女权先驱,使得男女择偶的权利进入到平等的新时代。 法律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承载,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最早颁布的法律是《宪法》么?其实是《婚姻法》,也正是婚姻法的确立,摒弃了旧时代的种种陋习,使中国女性的择偶权利有了最坚实的靠山。[本文在择偶环境上叙述了较多篇幅,因为抛开历史环境去谈择偶,是空洞没有灵魂的。不去理解事物演化的过程,是很难理解事物的本质的,在此告罪一番,望诸位读者海涵。 在这里先写2段题外话,从基因学的角度去看待“重男轻女”与“渣男渣女”。 从基因遗传去看,生一个男孩,孙代的数量可以是0个,也可以是上百个;生一个女孩,孙代的数量在大多数情况下至少1个,通常多的话也就4-6个。从基因遗传上去考虑,尽可能多的后代,能够保证其基因在世上的留存时间。(一个人的死亡,并不意味着基因消失了,它还一直传承在其后代中)。生男获得更多繁衍后代收益更高,所以也就有了重男轻女。 渣男渣女,在基因学中,是一种繁衍策略,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忠实男与保守女。 1.忠实男的求偶策略:进行长时间的追求,愿意投入大量的资源,而且发生关系之后,仍同雌性个体待在一起,并帮助她抚养后代。 2.渣男的求偶策略:如果无法快速与女性发生关系,很快就会失去耐心:他们走开并另寻新的女性;即使发生关系之后,他们也不会留下承担起作父亲的责任,而是去另寻新欢。 3.保守女的择偶策略:会挑选愿意长期付出时间追求,且愿意付出代价昂贵的资源代价,才肯与之发生关系。 4.渣女的择偶策略:只要条件还可以,经过短期的考验之后便愿意发生关系。 在实际案例中,根据各自不同的策略,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1.在一群忠实男中,渣女策略可以获得最高收益;【因为忠实男愿意为其繁衍的后代投入资源,保证了其后代的可生存性。与保守女相比,渣女策略可以获得更多的后代】 2.在一群渣男中,保守女可以获得最高收益;【因为渣男不愿意在生育出的子女上投入后续资源,反观女性孕育一个后代则需要付出大量资源,选择不生育起码在自身生存上不会浪费了资源。与渣女相比,保守女虽然失去了获得后代的机会,但起码减少了生育投入的大量资源方面的损失,更利于生存。】 3.在一群保守女中,忠实男可以获得最高收益;【因为保守女只选择愿意长期追求并大量投入的男性,渣男们的短期求偶行为将无法得到回应,只有忠实男才会得到繁衍机会。】 4.在一群渣女中,渣男策略可以获得最高收益;【因为渣女更喜欢采用短期策略,经过较短时间的考验后便发生关系,虽然说忠实男也能获得一定的机会,但与渣男相比,忠实男们获得的繁衍机会则要少得多。】 (前半段主要讲的是历史过程,后半段才是干货的主要部分 人类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终于来到一个平权时代。在这样一个平权时代里,让我们分别看看男女各自之间的择偶价值倾向 女性择偶价值倾向 1.经济资源:由于女性在繁衍后代时,需要付出孕育、分娩、照看、抚育和保护幼儿这样巨量的时间/资源投入,如果在选择配偶时不加以区分,将会付出严重的代价。如果在母系社会时,还有亲戚朋友时候能在周边帮助,而到了平权时代,家群族落已被分隔成无数的小家庭,这样的繁衍模式显然难以继续。可能很多年轻男性会吐槽,现在的社会想要结婚,有车有房已经成为必要的条件,还称是丈母娘抬高了房价。从深层面去考虑,经济资源也是家庭条件与能力水平的体现,选择与有一定程度经济资源的男性配偶发展,无疑能极大的确保繁衍后代的成活率。 2.社会地位:社会地位高,无疑能带来更多的权力与资源,同时也能得到更多尊重。这无疑能为女性带来许多特权和持久的资源供应。而低社会地位的男性,通常更多受他人支配,且相对更难得到尊重。尊重也是一项人类心理上的硬需求,没有人愿意被看轻或鄙夷。孟子曰: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年龄:在世界绝大多数的文化中,女性平均会选择比自己大三岁的男性作为配偶,这其中包含了多项因素。首先是因为在多数情况下,年长的男性比年轻的男性具有更高的收入水平;其次,年长的男性更加成熟、稳定,而年纪相对轻的人则更容易躁动。当然那些比女性年龄高很多的男性一般不在她们的考虑之列,岁数高太多意味着死亡风险的提高和经济收入时期的缩短。在一些例外情况下,也有很多女性会找一些比其更年轻的男性。比较多的时候是因为女性自身的年龄已经比较大了,在择偶市场已经失去了讨价还价的实力,只能无可奈何选择那些年纪轻轻的男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该女性已拥有大量的资源或权利,她们对资源或权力的需求已经不再重要,更多的是追求基因优秀(健康帅气)和年轻力强的男性。 4.上进心:在现实中,18-30岁是女性择偶的主要时期,而与此对应的稍年长的男性,绝大多数还无法获得一定的经济或地位。那些少数能达到这一条件的男性根本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市场,所以大多数女性只能选择那些有前途的男性作为补充。而有前途的男性一个显明特征就是具有上进心,有长远抱负的目标与辛勤奋斗的努力。之所以看中这些品质,也是一种变相对资源的看重,在这里小编并不是想进行批判这种功利行为。因为女性在养育子女上面需要投入的精力和资源实在太过庞大的,这种对资源的需求是无可厚非的。还有一方面,具有上进心的男性配偶,也能为女性自身带来正能量,同时也能提升自己;反之,则会给该女性的人生,带来负面影响。 5.成熟稳重:俗话说“冲动是魔鬼”,一个情绪状态不稳定的男性,在生活中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智力下降/耐心减退/轻率粗心。而且坏情绪的人还会影响周围的人,给周围的人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这意味着社交资源也会比一般人缺乏。在人类早期采集者时期,一个缺乏耐心的猎手常常会因为耐心不足从而打草惊蛇,丧失捕获猎物的机会。而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不成熟稳定的人,在处理事情上,更容易半途而废难以获得成就。与此相对思想成熟的人,更能体贴他人,而不是只关注自己。这在结成伴侣后,对女性以及子女的生活影响也是深远的。 6.才智:如果说上进心是将来资源富足的潜力表现,那么智力卓群则是将来地位权利超然的潜力表现。在成熟的社会体系中,摒弃一些因为裙带关系上位的执权者,大多数有一定地位的人基本都是由那些智力卓群的人担当。与此同时,智力还存在一定的遗传性,对女性来说,这对她的基因延续性又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在现实生活中,高学历常常被作为一项吸引配偶的硬条件,因为一般具有高学历的人往往也拥有高智力。 7.气味相投/性格相似:一对伴侣之间价值、兴趣和人格的差异,显然生活中总避免不了矛盾和争吵。其次因为这样的差异存在比较大的时候,双方的生活节奏也比较难在同一个水平上。比如一个内向的,宁愿在家中度过安静夜晚的女性,嫁给一个外向的、热爱户外聚会的男性。尽管双方并没有产生冲突,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节奏,但这种较少相处时间的婚姻模式,必然对感情造成冷落。在这里主要还是强调人的一个乐趣需求,两人相处若是只是因为硬条件差不多而在一起,而生活中缺乏很多乐趣,那未免太多乏味。 8.基因优秀(高大帅气强壮):在前文中提到过,由于基因存在遗传性,所以选择一个优秀基因携带者作为配偶,无疑会增加后代繁衍的成功率。在这里面,而身高的权重排在了前列。尤其是在古代,身材高大的男性在搏斗方面占据了较强的优势,这在对女性的身体保护上无疑是重要的。其次高大的身材在社会地位上,往往也占据了一定优势,相对于矮小的人,他们更让人感觉可靠。而在帅气方面,它隐含了健康因素的预兆,首先是一个对称性,还有一些牙齿洁白、体无异味、肢体俱全,皮肤光滑等等。有很多遗传疾病会对身体外观造成影响,而通过外貌去观察,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 9.承诺与付出:之前在前文中提到一个渣男策略,而在渣男中,他们是不愿意兑现承诺与长时间付出的。无疑,避免与渣男成为配偶,是非常重要的择偶策略,这避免了失败婚姻的形成。看重承诺与付出的女性,可以避免很多寻求短期随意性关系的男性,也避免了独立去养育后代时的资源缺乏,难以成功养活后代,造成的巨大养育成本损失。 男性择偶价值倾向 1.年轻:女性的繁殖价值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下降的,从20岁到50岁。在40岁时,已经很难再生育,50岁就基本接近零了。在男性偏好较自身年轻女性的观念上,几乎所有国家、所有文化、所有种族的男性都拥有这样的共性。年轻意味着更强的生育能力、能够生育更多的年限;从基因传承上来说,则是为基因传承上拥有更大的延续性。只不过现代的中国国情,刚从独生子女政策转变到全面二胎,对子女的数量是有着严格控制的。这就使得女性的年龄因素的重要性,不再被太过看中,只要在30岁前能够结婚生子,基本能被社会认同。 2.貌美:除了年龄是重要的繁殖价值信息之外,还有另外一些身体信号也构成了高繁殖价值的可测证据。比如丰满的嘴唇、明亮的肤色、光滑的皮肤、明亮的眼睛、富有光泽的头发和良好的肌肉状况。当然,这也是优秀基因与健康水平的信号,这不但意味着在这一代中会获得更多的后代,还意味着子孙承继有着更多的可能性。无论是人类男性还是人类女性,都进化出对优秀基因的渴求,在女性择偶价值倾向中,也提到这一部分。这种对美貌的追求,是人类在婴儿之前就已经根深蒂固存在于基因中,哪怕是刚睁开眼睛时的婴儿,也存在着对长的好看的人更多关注。 3.体形:说起对女性体形的追求,可能很多人的观念会想到丰满的胸部。然而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是以平胸为美的。这其实是文化造成的差异,在食物稀缺的文化中,丰满意味着财富、健康和充足的营养;而在食物充裕的文化中,却是以瘦为美,富人以较瘦的身材体现较强的自制力。除了胸部之外,还有其他很多文化形成对体形审美的不同理念。只有一种偏好,是所有男性都所认同,那就是腰臀比。在青春期前,两性的腰臀比是相似的。但过了青春期后,女性的脂肪则开始在胸、臀、大腿部分堆积,通常在0.67~0.8;而男性的脂肪则主要在腹部堆积,则为0.85~0.95。较低的腰臀比,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但更为重要的是,低腰臀比的女性具有更高繁殖信息的价值。众所周知,当一个女性在怀孕生过孩子后,身材往往会变胖,这会导致女性的腰臀比急速的上升。所以人类男性进化出了对低腰臀比的择偶倾向,特别是0.7的腰臀比,几乎是所有男性对完美身材的一致追求。 4.贞洁与忠诚:说起贞洁,很多人会想到一个词“处女情节”。在采集者时代处于的女权时代,这一情况并不被人重视。但在农耕时代转变的男权时代后,特别是宋代之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俨然成了对良家女子的最佳标准。追根溯源,这是男性对子女亲代投资的一种保障方式。一个不能保障生育过程中配偶的性忠诚的男性,其配偶多年的亲代投资可能转移到另一个男性的孩子身上,他在传递自己的基因是极其失败的。(或许以前还有这样宽容的丈夫,但在一代代的竞争淘汰后,几乎消失殆尽)在亲子鉴定这项技术出现之前,丈夫保障/确认妻子所生育子女是自己的后代,减少妻子获得性接触的机会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此外,如果在结婚时确认新娘是处女,则排除了“喜当爹”的后顾之忧。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有了亲子鉴定作为支持,丈夫的父权权益得到保障。 即便婚后有了确定为子女为父亲后代的保证,但丈夫对妻子的出轨依然忧心忡忡。因为妻子出轨会给丈夫造成严重的名誉损失,造成地位下降和收入骤减。(这种对伴偶贞洁重视的情况,是随着父权逐步加强而逐渐强化。反观中世纪的欧洲以及之前,贵族阶层皆以能与他人的丈夫/妻子发生关系为荣,若是坚贞不屈,反而是受人嘲笑的) 5.性格习惯:说起中国式对女性的性格标准要求,大概就是“温婉贤淑”吧。仔细深想一下,这应该是男权时代留下的“传统”吧。这是一块变相对女性要求顺从的遮羞布,每个人都有ta自己独立的性格。强行去扭转女方原本的性格,若是违抗丈夫还被周围人嫌弃,这就是一种道德压迫。(小编这里只是想强调每个人应该遵从本性,由自己的良知去引导。)不得不承认,男权思想并未在这个时代消失,只是弱化而已。而“温婉贤淑”依旧大多数男性理想中的女性,反过来一想,现代的女性还希望自家的丈夫能容纳自己的小脾气。只不过是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约束罢了,性格习惯这件事,说白了,还是看两个人能不能合得来。还是借用女性择偶的一段话:两人相处若是只是因为硬条件差不多而在一起,而生活中缺乏很多乐趣,那未免太多乏味。 6.消费水平:勤俭持家,这大抵是大多数男性对女性配偶的理想吧。怎样定义如何程度才算持家?应该是根据家庭收入扣除家庭支出的结余来定义,在这里强调家庭收入,是指男方收入+女方收入。尽管男权思想中,对女性有着诸多压迫,但有一点,男方要承担起主要的经济来源,这方面还是有所担当的。所以在男性择偶过程中,男方会考虑女方的消费水平有没有超出他自己的收入水平。若是超出不多,一般也都能接受,因为女性在择偶过程中,会采用保守女策略(保守女策略:看男方是否愿意付出长期时间与大量资源)来测试男方是否为渣男。若是女方消费水准超出男方收入水准太多,则会考虑放弃。 结语 本文仅对择偶历史环境转变,以及男女双方各自不同的择偶倾向。关于择偶,还有文化环境与人口环境。比如在男性比女性多的地区,女性会提高要求,男性会降低要求;反之,则亦然。择偶行为是有性繁殖动物,永不停歇的主旋律,究其目的,是为了进化出一代代更优越的后代。我们在这场历史进程的巨幕中,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本人所述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事实依据。仅作诸位参考。 |
|
来自: HAINABAICHIAN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