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穴位足窍阴穴 都有谁答对了呢 足窍阴为经穴名(zúqiàoyīn)。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原名窍阴,《圣济总录》名足窍阴。属足少阳胆经。足窍阴是足少阳胆经的井穴,五行属金。足即足部,窍即孔窍,阴为阳之对,开窍于耳目的肾和肝均属阴脏,此穴在足部,善治耳目诸疾,故名足窍阴。 【腧穴释义】 1、足窍阴。足,指穴在足部。窍,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性水液。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的空窍之处。本穴为胆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会点,由于胆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所处为高位,因而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体内,故名。 2、胆经井。井,部孔隙也。本穴有地部孔隙连通体内,故为胆经井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其运行为从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而因本穴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量少,流入体内后则大量气化又外出体表,气化之气表现出肺金之气的凉湿特征,故其属金。 【取穴位置】 在足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穴位解剖】 在趾背侧动、静脉,趾跖侧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趾背侧神经。 【功能主治】 功能:沟通内外经脉气血。疏肝解郁,通经活络。足窍阴穴有疏肝气、清胆火、熄风热的作用。 主治:足窍阴穴主治头、五官、胸胁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痛、耳鸣、耳聋、喉痹、口于、舌强、舌本出血、热病胁痛、咳逆、烦心、梦魇、手足转筋、肘不得举、痈疽等。 【穴位配伍】 足窍阴穴配阳陵泉穴、期门穴、支沟穴、太冲穴治胆道疾患; 足窍阴穴配水沟穴、太冲穴、中冲穴、百会穴、风池穴急救中风昏迷; 足窍阴穴配头维穴、太阳穴,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刺灸法】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法一般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艾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多用足窍阴穴治疗肋间神经痛、高血压、胸膜炎、乳腺炎等。 每日一猜: “在足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猜一穴位。 请在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每日早上十点左右在留言处 或看第二天的每日一穴文章中 为您揭秘~ 欢迎大家在留言处留下评论,一起讨论~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