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公老师

 xxjjsdt 2019-08-16

◎王吉鹏

我1958年秋天进入东台县中学高中部读书,从高一下学期始,至毕业,两年半的学程里,教我们语文的,一直是沈大公老师。

那时,大公老师刚刚从南京师范学院毕业,青春焕发,英姿勃勃,很帅气的!他那炯炯有神又略带忧郁的眼睛,更是增添了迷人色彩。我们很爱听他的课,因为他的课不古板,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当然很觉新鲜。冬天到了,他着一身盘丝扣的中式棉衣,围着长长的围巾,举手投足间,很有民国味道。一进教室,他缓缓地摘下围巾,整齐地叠起来,轻轻地放在讲台一角,说:“今天立冬,我介绍一句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然后转过身,板书:“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他会在课堂上提供各种文学信息:鲁迅曾同郭沫若有过相讥,但为了革命事业并不计个人恩怨;郭沫若发表了为曹操翻案的文章后又发表剧作为武则天翻案了;南京大学中文系一位叫叶子铭的学生出版著作论茅盾的文学道路;作家杨沫为体现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又为《青春之歌》补写了一章“林道静在农村”……这些,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对语文的兴趣,于是,我们从图书馆借来报刊书籍阅读,甚至违反上自习不准看课外书的规定。

大公老师讲课文,也是认真而独到的。记得他讲鲁迅《呐喊·自序》:“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他不仅说明少年鲁迅经历的人们的势利相,而且分析少年鲁迅这样的家道中落人家孩子的敏感甚至过敏,以及这种精神状态对形成文学天才的意义。多么全面、透彻啊!

大公老师的作文课也很特别。一般命题作文是不让写诗的,他却让,不限体裁。国庆十周年作文,我写了一首儿歌:“小花猫,别乱叫!让我好好睡一觉,国庆游行不迟到。”交了上去,他不仅不批评,还朗诵表扬。他还允许我们在作文题目的大框架下适当改题,记得他命题:“我的家乡”,似乎是说明文吧,我改题:“家乡散记”,硬是写成了记叙文,他在批语中还写道:“有散文味!”大公老师的这种开放和宽容,使我们思维活跃、文路开阔,确实有好的教学效果。在一次年级四个班的作文竞赛中,第一名和第三名,均花落我们丁班呢!

语文教学大致两路:一路强调工具性,重在字词句章分析,利于夯实语文知识基础,但容易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一路侧重人文性,重在培养人文情怀,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带动知识教学。大公老师大概属于后一路吧!我想。

大公老师的妻子陈华蜜老师是江苏师范学院体育系毕业的。一次,班上传阅着一本歌曲集,扉页上写着:“送给走向音乐的蜜!大公于南京。”那是大公老师在南京读书时寄赠给在苏州读书的陈老师的,多么爱恋的语言,甜甜蜜蜜的,很令少男少女心驰神往。那时,东台人还有些保守,夫妻或恋人走在街上,都有点距离。大公老师和华蜜老师总是胳膊互挎X形在大街上散步,引来各种目光聚焦:羡慕的、惊奇的、赞许的,当然也不乏假道学之反感的。在那个年代,这也是促成东台人的现代文明和思想解放噢!

每当课间操时刻,全校师生整齐排列于操场,音乐声起,华蜜老师着桔红色运动衣,站立于高高的台子上,领做广播体操,伸臂之刚劲,扭腰之柔和,如诗如画,那么健美!

那是一个食物短缺的年代,我们早餐也就一碗粥一点咸菜。饥肠辘辘中,大公老师的语文课以及华蜜老师的广播操示范,带给我们的是多好的精神大餐。每当早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窗户照在讲台上的大公老师或挥洒在操场示范台上的华蜜老师身上时,那是多么美的所在!

近六十年后的前年夏天,我专程去苏州太仓看望了大公老师及华蜜老师,一见面,大公老师用双手掐住我的两肩直摇晃,激动地说:“你你……你这个家伙!我俩在你们东台教了大半辈子书,你是唯一专门来看我们的。”大公老师感动了,喜极而泣。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陆续分配了一批批家在苏南的大学毕业生来相对落后的苏北任教,现在他们多已退休回老家享晚年了。都说我们东台的东海人重义西乡人厚情,我们可要感恩他们的一生付出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