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听记作文训练的基本策略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小学听记作文的内涵、意义及操作策略。听记作文立足学科生活,训练学生听记能力,表达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作文有话可写,有话能写,通过作文,提高学习效率。听记作文的训练策略包括明确听记内容、掌握听记方法、学会把听记内容整理成文章。 【关键词】听记作文 小学听记作文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语文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训练要求,挑选恰当的范文,读给学生听,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录,并整理成习作;一种是训练学生在课堂上记录老师的讲课重点、难点、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的回答,并整理成文章。第一种听记作文,作为作文起步训练,目的在于通过范文的听记,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习作规范,降低习作难度,确保学生的作文起步容易操作,同时训练学生的听记能力,培养组词造句和行文能力,但这种听记作文训练,完全被老师牵着走,学生思维无法拓展,个性表达完全丧失,和习作训练的基本目标相违背,偶尔运用会有效果,多了会适得其反。第二种听记作文,立足学科生活,训练学生养成基本的听记习惯,形成良好的听记能力,明确各科的听记内容,并形成扎实的文字表达能力,借助课堂倾听和记录、整理,促进有效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作为学科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而且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运用作文来促进学生,把作文当作学习的工具,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们先看一节体育课,学习新动作:立定跳远。体育老师讲解动作要领,立定跳远准备动作是:两脚站平,稍分开,前脚尖为支撑点,两脚跟随向两侧分开到两腿成平行位置。两臂的摆动,跟着轻松地吸气。起跳前,随着两臂由上而下向两侧后方摆时,上体前倾,随之两臂弯屈成半蹲姿势,脚跟提起,用前脚掌抓地,控制身体平衡,重心随着前移。起跳时,前脚掌迅猛蹬地,两臂由两侧后方向前上方做强有力的摆动,身体向前上方腾起。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同学们练习的时候,一边琢磨老师的讲解,一边用身体体验,模仿老师的示范。 这是常规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场景,学生比较熟悉。课后,学生记录老师讲解的话:准备动作,如何摆臂,如何起跳,如何蹬脚,就是一篇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的文章,题目可以是:我学会了立定跳远、老师叫我立定跳远等。这样的听记作文,可以语文老师布置作为习作训练,也可以体育老师布置,作为动作学习的复习检测,也可以语文老师和体育老师共同要求,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听,仔细记,及时整理,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听记习惯,训练学生有效学习。 显然,听记作文立足课堂,记录课堂,促进学习,意义十分重大,这主要体现在: 1.听记作文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听课能力,促进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听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好的听课习惯和吸收信息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听课能力包括注意力、好奇心、抓住重点,只有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才能有效记录上课的重点、难点和有趣的地方,只有保持好奇,才能融入课堂,只有抓住重点,才能提高听记效率。 2.听记作文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记录能力,促进形成良好的记录习惯。课堂上记什么、怎么记、什么时候记、记到哪里、用什么记,如何分配记录和听课时间等,只有形成适合自己的记录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记录能力,而这种能力将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并成为高效的学习工具。 3.听记作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听记作文要求学生上课专注并且能及时记录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和新授的内容,并且及时回顾总结,将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提问整理成文章,把所学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结合一起,运用所学知识写成文章,这种整理和运用,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把书本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4.听记作文可以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能写。听到什么,记录什么,然后整理成文章,操作简单,学生不需要挖空心思寻找习作内容,不需要琢磨词语的运用,不需要开头结尾等格式的约束,不需要布局谋篇的考量,只要认真听并及时记录老师和同学的话,就可以写成文章,相对单元的作文训练和平时的小练笔,容易操作,并体现作文价值。 听记作文通过记录课堂上老师讲解内容和学习情况,把课堂学习生活写成文,训练学生在学习中作文,解决作文写什么,在作文中学习,让作文有意义。为了更好的运用听记作文,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作文能力,在听记作文的训练中应采用以下策略: 1.明确听记内容:课堂主要听记的内容就是重点、难点和兴奋点。一般来说,老师开始提出学习内容,中间重点讲授新知识,结束时总结学习内容,在这三个时间点,要做好记录。 听记作文的记录和学科学习的记录有所不同,学科笔记主要是知识性、概念性的要点记录,听记作文记录的内容更着重趣味性的知识、事件和讲解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训练重点,分层布置学生在不同的科目学习中注意记录老师话和学生的问题。科学课要记录的是实验的要求、实验步骤、概念、有趣的科学知识、实验背景、实验故事、科学家的故事等;数学课要记录的内容有:有趣的数学故事和人物、新知识的讲解、解题要领、生活中的数学。美术课可以记录:图画故事、赏析作品、美术技法、老师评点等。音乐课:介绍作品、音乐赏析、课堂总结等。 2.学会用关键词记录:学生的提问或者老师讲的话以及学习的内容往往有几句话,而且每句话的字数都比较多,不可能一一记录下来,就算讲课的内容精炼,老师的话不多,但也不能用整句话来记录上课内容,如果记录的时间太多,会影响听课效率,以至于会忽略老师讲课的重点。为了便于快速记录课堂学习内容,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听讲和思考,要训练用一个词语来记住一句话或一段话,这就是学习用关键词来听记。课后,根据关键词,回忆、整理、充实、完善学习内容,并写成文章。比如学习小学五年级教科版《科学》:“溶解”,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如何区别溶解,判断溶解是否发生,关键词是看物质是否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溶液中。老师板书:均匀、稳定。学生记住关键词:均匀、稳定,并整理成文章: 我学会了溶解(片段) 3.学会5R记录法:5R笔记法,又叫做康奈尔笔记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做听课笔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简化(Reduce)。下课以后,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即副栏。 4.学会把听记内容整理成文章: (1)练习对话的四种方式: 第一种:“……。”XX说。说的后面是句号。 第二种:XX说:“……。” 说的后面是冒号。 第三种:“……,”XX说,“……。” 说的后面是逗号。 第四种:没有提示语。 示例: “这次学习百分数,一定要注意。”老师特别停顿了一下。 (2)结合学习情景,交代六要素: 课堂学习和一定的学习内容、课堂环境、师生的活动相结合,课堂的对话离不开师生互动的情景结合。比如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学习内容、教室的环境。所以我们记录对话内容时,要交代时间、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 画杨桃(节选) (人教社语文教材第六册)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文章写美术课上画杨桃,因为观察的角度和平时不一样,看到的杨桃和平时也不同,作者记录了当时师生的对话。节选的内容交代了上课的内容、地点、课堂的情景、人物及事情的起因,为后面的叙述作好铺垫,详细具体地再现课堂情景。 (3)揣摩听记内容,描叙课堂细节: 处处有诗意 节选自科琳宝姆的《死亡诗社》第八章 星期一,基丁老师的课上,诺克斯第一个当众朗诵自己的诗: 我在她的微笑中看到了甜蜜 她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只要知道她—— 诺克斯读到这里停下了,他垂下拿着稿纸的手,说: “对不起,基丁老师,这诗很傻。”然后走回封自己座位上。 “很好,诺克斯,不错。”基丁对全班说,“诺克斯的诗触及了一个重要的主题,不仅是诗歌的重大主题,也是生活的。那就是,体味生命中重要的东西——爱、美、真理、正义。” “哦,船长!我的船长,在数学里有诗吗?”查理问道。一些学生偷偷地笑。 “有,查理,数学中有……雅致。当然,如果每一个人都写诗,哦天哪,那地球上的人将会饿死的。但是,生活中又必须有诗,而且我们还必须要不时地驻足,去关注哪怕是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情中蕴藏着的诗意,否则,我们就会浪费太多生命所赋予我们的东西。现在,谁来接着朗诵?来吧,每个人都要朗诵的。” 《死亡诗社》是奥斯卡大奖同名电影小说。书中描绘了思想新锐的教师基丁独特的教学方式,挑战僵化的教育模式,歌颂了文学的大美,倡导了一种“人,诗意地栖居”的生活方式。节选片断写了课堂读诗的情景,基丁老师让学生朗诵自己的诗歌并评点,基丁老师的话阐述了诗歌的意义、诗歌的主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诗歌。文章写了很多细节:“垂下拿着稿纸的手”、“踱着步”、“偷偷地笑”等,生动再现了课堂学习情景。 佐藤学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中说:学习是以交往与对话为特征的活动,这种交往与对话包括和客观世界、他人、自身,正是在这种交往和对话中,构筑世界,构筑伙伴,构筑自身。(参见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p20),听记作文记录这种交往和对话,以此促进交往和对话的深入、密切展开,从而让写作变得有内容,有意思,让学习更快乐。 |
|
来自: 昵称6582914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