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因为犀利的发言成为舆论的中心。 去年星空演讲上一段《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被广为流传; 这两天回应@衣锦夜行的燕公子的「开车」评论又上了热搜。 多年来,她被外界扣上过很多帽子和标签,这几乎是所有明星的共同处境。 在娱乐圈的通用法则下,各种舆论讨论让一个原本现实的人变成了一个不真实的符号。 但借用其成名作《武林外传》里喻恩泰的一句台词: 把这些标签拿掉之后呢? 姚晨又是谁。 前不久,香玉受邀前往坏兔子影业在北京的工作室,对姚晨进行深度专访。 在候场期间,姚晨的经纪人曾带我简单在公司里转了一圈。 地方不算大,但五脏俱全,功能区域划分明确。 公司里的氛围也很轻松活跃,年轻人居多,时不时能听到笑声。 经纪人说,大姚是个很注重细节的人,公司里很多装饰布置上的小亮点都是她安排的。 随处可见的兔子形象和绿植,精致中透着点少女的趣味,让人看了就很心情愉悦。 第一眼见到姚晨,与印象中的模样反差很大。 在近两年的影视作品中,姚晨的形象都是干练的职场女强人形象。 给人很有距离感。 但事实上恰恰相反,她的身上,全然没有想象中的明星架子。 那天,她穿着黑色碎花连衣长裙,脚蹬一双舒服的平底鞋,妆容清淡素雅,甚至隐隐约约能显出脸上的瑕疵。 但依然很美。 真实、温柔的美。 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她说: 你好,赶过来辛苦了。 然后热情地招呼工作人员给我倒咖啡,用很漂亮的咖啡杯装的,还拉了花。 虽然是很小的细节,但却很让人觉得舒服。 简单的寒暄后,采访便开始了。 整个过程很放松,她也并没有一副要对付记者的警戒感: 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好了,咱随便聊。 她语速不快,说两句可能会停下来,想一想,组织下语言再继续。 有时候遇到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她甚至会有些走神,抠抠沙发,各种小动作。 会略微苦恼地笑着说: 该怎么回答呢。 不敷衍,很真实。 很多人或许会以为,明星经历的采访多了,说话都会很漂亮,很官方。 一个问题抛出去,立马就能接上大段公关措辞。 但姚晨不是。 问到当初创立坏兔子影业的契机时,香玉握紧手里的笔,已经做好她会给出一长串创业故事或者影视业生态不佳等等答案的准备。 没想到她只是轻描淡写一句: 没什么特别的,就挺偶然的机会,有了这个想法。 说实话,得到这个答案,香玉是有些惊讶的。 甚至开始自省,自己是不是对于这个问题预设和假象了太多所谓的「幕后猛料」。 不是每个动作背后都非得有宏伟蓝图、远大理想、行业野心。 其实很简单,想到,就去做了。 而关于为何会选择《送我上青云》这个片子作为自己首部担当监制的试水作品,她的答案同样简单。 不是什么千挑万选、历经坎坷、神仙钦定,就是某天遇到了这个本子。 看了,觉得很喜欢,就投拍了。 《送我上青云》很显然,并不是个「赚钱」的片子。 成本很低,袁弘甚至是零片酬友情出演。 导演兼编剧的滕丛丛也完全是个新人。 但姚晨还是尽力为她配备了最好的团队。 摄影指导是为李安「家庭三部曲」(《喜宴》《推手》《饮食男女》)掌镜的林良忠; 剪辑指导是「姜文御用剪辑师」张一凡(《鬼子来了》、《寻枪》)。 姚晨说,她不太喜欢「扶持新人」这种说法。 因为在这个影视行业,演员与导演是其实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 站在监制的位置上,她确实拥有更多的影视从业经验; 但作为演员,她同样需要配合导演。 这是个双向合作的过程,不是非得是谁有名谁就当老大。 之前FIRST电影节,海清关于「中生代女演员没戏演」的一段话曾引起热议。 采访过程中也聊到了同样的话题。 无可否认的,目前国内的影视圈环境对女性角色的限制很大,刻画很狭隘。 基本不是年轻的傻白甜,就是中年的婆媳和老妈。 参与到幕后,创投一个项目,无疑是给自己开路的一种方式。 这也是坏兔子影业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 当然,这很累。 姚晨说到,当监制和当演员,考虑事情的角度和方法其实完全不一样。 演员只要演好戏,而监制得顾及整个团队。 好在,再难,作品还是做出来了。 香玉是佩服她的勇气和魄力的。 我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讨论这个问题,中生代的女演员们与其等待别人给戏演,不妨自己去创造机会。 去谋划着向行业权力中心转移,并且拉着更多的女性同胞加入。 既然当下仍是一片荒芜,那就自己动手去开疆辟地,共同改善行业的生态。 这是一条异常艰辛但绝对有效的道路。 出道那么多年,姚晨的作品并不算多,但部部都叫得上名。 她眼光很好,对本子也很「挑」。 不是「挑剔」,而是「讲究」。 故事和角色起码得先能打动到自己,才能去打动别人。 看得出,她很爱惜自己的羽毛,也证明,她是真的热爱自己所在的这个行业。 从去年的《找到你》到今年的《都挺好》,再到自己监制出品的《送我上青云》,以及一系列公开的发言和演讲。 姚晨被越来越多人奉为「时代独立女性」的代表人物。 「时代独立女性」这个词,听着很正面,是夸奖。 但没想到还是被姚晨予以否定。 标签再好听,也还是标签,是束缚和限制。 大众往往喜欢用一个或几个词把人定性,但一个复杂的人,又怎么是几个简单的词能概括的了的呢? 这话一点没错。 其实电影也是同样。 《送我上青云》8月16日就会在全国院线上映,题材和角度都非常独特。 不过很多观众就提前给它定性为「女性电影」。 影片的故事是以大女主视角展开。 记者盛男被查出患有卵巢癌。 为了赚钱治病无奈接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并在此过程中重新试着去面对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在沉重的话题之下,以一种略显轻松幽默的风格进行自我消解。 理想主义的破灭、生存现实的压力、人性情感的纠葛、自我认同的挣扎、原生家庭的和解…… 这部影片中有太多太多的话题值得去讨论。 需要承认的是,最突出表现的,确实依然是性别议题。 在身陷死亡的困境中,盛男内心最渴望直面和正视的,是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欲望的诉求。 影片中有两段戏最为人津津乐道: 一场戏,是盛男在图书馆对袁弘的角色表达爱意。 不是常见的「我喜欢你」,而是更为直白的「我想和你做爱」。 真实而大胆地袒露自己的欲望。 另一场戏,是盛男与李九霄的床戏。 但重点不在于两人的云雨,而是男方结束后,盛男通过自wei的方式实现了高潮。 女性自wei戏,在以往国产电影中,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姚晨自己也坦言,自己不曾拍过这样的戏。 女性的欲望一直被要求克制、隐藏、保守、含蓄,稍一袒露就会横遭指责。 但事实上,女性的生理需求,丝毫不少于弱于男性。 只是她们被传统观念驯化,自己封住了嘴巴。 而且香玉以为,这段戏处理最秒的地方在于,女性的自主性得到了完全肯定。 在传统观念中,女性是依赖于男性而存在的,甚至在性爱方面,也被认为是需要通过「被进入」的方式获得满足。 但事实上,并不如此。 最终送盛男「上青云」的,不是男人,是她自己。 这不再是一部把女性放置在被观看位置的男性主导的电影,而是从女性视角出发,自省、发声,拥有了自己的表达权。 说一些在国内的影视市场上,还没有机会被说出来的话。 在首映礼期间,有观众质疑这部影片是否刻意贬低了男性。 理由是,片中的男性角色都不够「理想化」。 但事实上,这种不理想的状态,才是真实的生活。 我们习惯了常规影视作品中那些「完美」的男性角色:帅气潇洒、坚强勇敢、温柔细心、绝对完美。 男人不可以哭,不可以软弱,不允许流露脆弱,否则就是「懦弱」。 这样的形象看似美好,其实也是这个时代对男性的刻板印象。 是对男性的过度限定和束缚。 姚晨面对这个质疑,给出了这样的回应: 「我们的电影太缺乏对个体的生命关怀,我们没有想具体地区分性别,而想关注每一个具体的个体。这部电影不应归类为女性电影,也没有刻意贬低男性,影片探讨的不是两性问题,而是人性。」 在这里,男人女人,都是不完美的人,都是在各自困境中挣扎求生的人。 期待爱情,拥有欲望,渴望认可。 这些心理状态上并没有所谓男性或者女性的标签,只不过是人之常情而已。 李银河老师也说过: 只有好看和不好看的电影,没有什么男权女权的电影。 诚然,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叙事视角,但这只是方式和途径,而不是最终目的。 「男性视角」、「女性视角」,归根结底,应当是人性视角。 姚晨自己也说: 她希望的是将来人们提到「坏兔子」时,想到的不是「女性」这个标签,而是有价值的艺术品。 她和盛男一样,都是理想主义者。 作为演员,姚晨的职业生涯算得上是顺利的。 出道没多久就凭借《武林外传》红遍大江南北。 当年轻演员容易陷入自我重复的时候,一部《潜伏》帮助她轻松摘掉身上的喜剧标签,再次大放异彩。 从陈凯歌《搜索》开始,她又大步迈进,挑战银幕。 她始终在寻求自我的突破。 「你突然发现自己在原地踏步,重复着一些东西的时候,你就会惊出一身冷汗,会在心里不断的喊叫说,你进入瓶颈了,赶紧打破它。」 如今事业顺利,家庭幸福,整个状态都非常好。 香玉曾经好奇,这必定是个情商很高的一人吧。 但姚晨对自己的评价是: 「我大概算是个幸运的人。」 「幸运」二字,在香玉的理解里,更贴近「随缘」。 她给我的感觉,不是那种计较着什么,非得抓着点什么的人,相反,她并不对结果有过高期望,做好当下的,后面的事便随遇而安。 那是丰富的经历才能沉淀出的坦然。 姚晨马上就要四十岁了。 讨论年龄是个有些讨人厌的话题,尤其对女演员而言。 但对于女性,年龄从来不该是问题,而是魅力的一种。 一直以来,公众都在赞美年轻。 无数女人想尽了办法去掩盖岁月的痕迹,追求「青春永驻」,恨不得「永远十八」。 但说真的,当站在浑身散发成熟和知性魅力的姚晨面前时,香玉才意识到: 年轻其实一文不值。 谁都有过年轻的时候,真正有价值的,是若干年后,岁月在你身上留下的东西。 不要惧怕岁月给你的馈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