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的假说 1.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研究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同时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中的遗传因子就是基因,而且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非常相似。 2.假说: 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3.依据: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4.方法: 类比推理法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生物学家: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 ①易饲养,繁殖快 ②后代数量多,易于数学统计 ③相对性状多而明显 3.实验过程: 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②特殊在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4.作出假说: ——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写法: 先写性染色体,再把基因写在它的右上角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5. 测交验证: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生物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吗? 不一定。 (1)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 (2)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它的基因在核区DNA或者细胞质的质粒DNA上。某些RNA病毒,其基因为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3)多数生物是真核生物,所以说多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6. 得出结论: 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回顾摩尔根的实验 假说—演绎法 提出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作出假说:若控制白眼基因(w)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验证假说:测交 得出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基因分离定律: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性别决定: 人、哺乳动物、果蝇;一些雌雄异株的植物 注意: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蜜蜂也没有性染色体 鸟类、蛾类 ③自然界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如染色体倍数决定性别(蜜蜂等),环境因子(如温度等)决定性别等。 性别决定只出现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雌雄同体生物不存在性别决定问题 习题演练 1. 某男患有色盲和血友病。经调查发现,其父色盲,祖父患血友病;其母及外祖父均正常。祖母与外祖母已故,无法调查。你认为这位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 )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D 解析 色盲和血友病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该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由于其外祖父正常,因此其母亲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外祖母,故D正确。 2.猫类中有一种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型有红色(XA一)、黑色(Xa一)、花斑色XAXa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黑色母猫与红色公猫交配,所生母猫均为花斑色 B.花斑母猫与红色或黑色公猫交配,均可生出红色母猫 C.花斑母猫与红色或黑色公猫交配,所生公猫一定不是黑色 D.黑色母猫生出花斑母猫和黑色公猫,小猫的父亲一定不是同一只公猫 A 【解析】 试题分析:黑色母猫与红色公猫交配,为:XaXa×XAY,子代为XaY(黑色雄猫)和XAXa(花斑色雌猫),故A正确;花斑母猫与红色公猫交配,为:XAXa×XAY,子代母猫为XAXa和XAXA,都是红色;花斑母猫与黑色公猫交配,为:XAXa×XaY,子代母猫为XAXa(花斑色)和XaXa(黑色),故B错;花斑母猫与红色公猫或黑色公猫交配,子代公猫为XAY(红色)和XaY(黑色),故C错;黑色母猫与红色公猫交配,为:XaXa×XAY,子代为XaY(黑色雄猫)和XAXa(花斑色雌猫),父亲为同一只公猫红色公猫,故D错。 3. 下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该病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B 解析 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5号,由于1号正常,所以5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故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