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叫胎位。在妊娠后期,正常的胎位应为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胎头在骨盆入口处,并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整个胎体呈椭圆形,称为枕前位。除此外,其余的胎位均为异常胎位。异常胎位在分娩时可引起难产,多需手术助产。如处理不当,甚至会危及母亲及胎儿生命。祖国医学认为:胎位不正的发生多由气血虚弱或气机郁滞所致。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及其运动,全受母体气血支配,母体气血虚弱或气机郁滞,均可导致胎位不正。今日分享一个案例,艾灸一穴可让“胎位异常”的宝宝们“转正”,效果真的好吗?某院门诊共收治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艾条灸至阴穴)和对照组(胸膝卧位)。 治疗组80例,其中臀位56例,横位18例,斜位4例,足位2例; 对照组70例,其中臀位49例,横位16例,斜位4例,足位1例。 1、治疗组:主穴取至阴(双)。 操作方法:嘱患者于施灸前饮1000毫升红糖热开水,然后取仰卧屈膝位,点燃艾条两支,分别在两侧至阴穴上同时施温和灸20分钟,艾火距穴位约3厘米左右,以施灸部位局部潮红又不产生灼痛为度。 气血虚弱者配灸足三里、肾俞。 气机郁滞配针泻太冲、肝俞,中度刺激不留针。
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2、对照组:采用胸膝卧位的方法。每日1次,5次为1疗程。疗效标准 
随访情况:治愈病例均随访到分娩,治疗组治愈75例,有5例复变,经用艾灸治疗后痊愈。对照组治愈50例,有11例复变,经用艾灸治疗后痊愈。 至阴为膀胱经之井穴,井为地下出泉,井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如水之源头,“所出为井”,是十二经的根穴。又膀胱与肾相表里,是洲都之官,壬水之府。故灸其所出之井,可振奋阳气,促进气化功能,有利于津液的排,所以能顺胎气。至阴穴又是膀胱经与肾经经气交接之处,灸之可调冲任。- 肾俞能固本培元,所以能补气血调阴阳,气血得补阴阳和调则胎位自正。
- 取肝经原穴太冲与肝之背俞穴肝俞相配,以疏肝理气,气顺则胎自顺。
【小编语】本文取穴仅供参考,胎位不正的孕妇最好不要擅自艾灸,请由专业中医辨证施治才最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