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痔

 悠闲的小屋 2019-08-16
疾病简介
外痔位于齿状线下方,表面由肛周皮肤覆盖,皮下血管丛扩张,表现为隆起的软团块,常指血管性外痔。另外,有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皮垂)和炎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比较常见,可因外痔静脉丛的静脉炎导致静脉血栓形成,也可因用力排便或剧烈活动而使肛缘的静脉破裂,血液渗透到皮下组织而形成血栓性肿块。
结缔组织外痔,简称为皮垂,为肛门边缘皮肤皱褶、增厚形成的皮赘,其内为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很少有扩张的血管,通常是血栓性外痔或肛门部手术的后遗症。
炎性外痔多是因为肛门感染或肛裂引起。肛门皱襞炎性水肿、发红、发热、疼痛、肿胀。
基本知识

高危人群

痔疮也有比较高危的人群,常见的有:
1.司机师傅:久坐导致腹部血流速度减慢,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受阻,直肠静脉容易发生曲张,血液淤积,容易引发痔疮。
2.产妇:在分娩后,产妇腹腔空虚,容易变得迟钝,加上腹壁松弛,活动减少,容易引发痔疮。
3.便秘患者:肛门压力的增加,肌肉等软组织过分牵拉。血液供应不好,直肠黏膜水肿突出,容易患痔疮。
4.老年人:痔疮久治不好,身体免疫力下降,随时会容易复发。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

外科-普通外科

预后影响

外痔通过积极治疗,预后比较好,同时注意日常饮食及生活护理,避免复发。
病因
痔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目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原因:
1.静脉曲张:痔的形成可能与静脉曲张、淤血和回流受阻有关。当腹压增高时,如便秘、咳嗽、妊娠、盆腔巨大肿瘤等,都能使直肠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局部扩张成痔。
2.肛垫下移:肛垫是位于肛门和直肠黏膜下的组织垫,在胎儿时形成,位于肛管的左侧、右前、右后三个区域,突向肛管内。当排便过度用力及组织发生变化时,都会使肛垫下移,弹性回缩作用减弱,肛垫充血、扩张、肥大形成痔。
3.遗传、地理及食物因素:痔的患者常常有家族史,可能与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如食物结构、排便习惯等有关。
预防
外痔通过一定的手段可以进行预防。
1.尽量不要久坐、久站,不要让血流滞于肛门。
2.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节制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饮开水。
3.注意肛门卫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纠正忍大便的习惯,防止蹲厕时间过长,保持大便通畅。
4.生活中要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有益于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外痔的发生。
5.常做提肛运动,也有利于预防外痔。具体做法是:全身放松,或坐或立或卧均可,摒弃一切杂念,有意收缩肛门,缓慢上提,就如强忍大便一样,意想把下陷之气提至丹田,然后放松,如此反复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一般每次做30次,每天做两次。这项运动可随时随地进行,办公时、乘车时、看电视时、走路时、休息时都可做,效果很好。
并发症
外痔可能会引起的并发症:
1.贫血:在外痔被擦破后或发炎后都会出血,长期便血就会导致贫血。
2.外痔痔核在肛门外,分泌物增多,诱发肛门瘙痒症或肛门湿疹,女性患者还会因此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